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对我国共卫生工作也提出了高要求。
一、共卫生建设概况
共卫生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共卫生服务的各种共、民营和志愿组织的总体架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以政府为主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财政、社保、农业、教育、体育、科技和市场监督管理、融媒体等个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共卫生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在共卫生中是决策者、出资者、组织动员者、服务提供者以及执法者。共卫生服务的益性决定了政府在其中举足轻重的重作。
新中国成立至2世纪7年代末我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共卫生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得了显著成效。2世纪8年代后期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的推进以及其他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共卫生服务体系遭受了较大冲击特别是农村的疾病预防体系功能逐渐削弱。2年SRS之后政府大了对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repy/repy
动我国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显著强。2年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监督局成立“中央、省、市、县”四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建立。2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共卫生体系的构成、功能定位以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明显效果。
我国共卫生服务体系由专业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共卫生服务职能组成。专业共卫生服务网络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全体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补充专业共卫生机构负责组织施国家重大共卫生服务项目。医院依法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救治等职责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共卫生服务职责。
共卫生立法已初具规模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989年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施标志着共卫生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此后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布了《红十会法》、《母婴保健法》、《食品卫生法》等共卫生法律。国务院发布或批准的法规有余条包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等;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颁布了个规章和2余个卫生标准内容涉及食品、灾害医疗救援、核事故医学应急、食物中毒、职业危害事故的预防等等。使我国共卫生立法初具规模为我国共卫生法制建设奠定了坚的基础。共卫生管理水平的在逐年提高共卫生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共卫生体系发展滞后缺乏顶层设计。我国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一方面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仍是今后我国共卫生工作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新发传染病的识别和控制及其带来的突发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另一方面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及老龄化的进程快人群中的慢性病成为威胁居民健康最主要原因。而当前以传染病防控为主要任务建立起来的传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对慢性病的防控无论是在人员技术储备、社会动员、息收集、分析及发布、机构间分工管理协调、资源调配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体系发展面临调整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