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北与本省榕江县为邻,西与黔南州荔波县、广西环江县相连,南抵广西融水县界,东与本州黎平县、广西三江县相接,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全县人口35.24万,苗、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4.8%,共有党员14581名(农村党员9923名),辖19个乡镇,扶贫开发重点乡镇8个,占乡镇总数42.1%,扶贫开发重点村207个,占总村数的54.9%,贫困人口2.25万户8.056万人,贫困发生率是24.4%,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贵州省同步小康13个发展困难县份之一。
从江县紧密结合扶贫开发“攻坚拔寨”关键阶段的实际,着力破解扶贫措施精准化程度不高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四金工程”模式(金钥匙培训工程、金纽带信贷工程、金种子项目工程、金平台创业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地域发展优势,打破以往“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创新实践“1+N”致富联合体,带动群众抱团发展。
二、做法
(一)1名“金种子”(党员能人、创业能手)+“N户贫困群众”,抱团发展一个致富项目。近年来,一方面实施“金钥匙”培训工程,每年预算不少于100万元党员培训经费,通过整合组织人事、农业、扶贫、科教文卫等部门培训资源,采“党性+技能”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学习考察、“田间课堂”、“院坝课堂”等方式,提升农村党员群众创业能力。一方面实施“金纽带”信贷工程,县委组织部和县农商行出台政策,农村党员创业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财政补贴、提高授信等级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党员个人贷款最高可获20万元,党员家庭贷款最高可获50万元),培育了一大批党员创业能人,为推进1名党员“金种子”+“N户贫困群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雍里乡宰略村杨艳等“金种子”创业大户,通过示范带动,全村现有养殖大户33户,在他们的带领下,该村家家户户养起了育肥商品猪、香猪、林下养鸡,总产值达580多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5860元。目前,全县共培育有“金种子”示范户3962个,成为带动全县贫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二)1个经济实体(农家乐、合作社、村企)+“N户贫困群众”,抱团发展一个致富产业。为把农村创业大户联合起来发展一个更大、更强的产业,从江县积极动员农村能人、村两委成员种养殖大户、产销能手、经纪人牵头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县农业、工商、财政、国税、地税部门联合搭建“微型企业”服务平台,为农村群众创办专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开绿灯”。如:加榜乡加车村充分利用“梯田旅游”优势资源,实施梯田旅游农家乐“1+9”带富发展。“1+9”带富即一家农家旅馆(核心户)带动九户农户(种子户)共同发展,促进增收。一家已建成的农家旅馆带动十户农户发展,每一户农户建有标准的厕所、浴室,有1间以上的标准客房,能为旅客提供饮食服务。每一户能为农家旅馆提供香猪、土鸡、土鸭、田鱼、有机生态米、香糯、蔬菜、煨酒、米酒、泡酒腌肉、腌鱼、韭菜酸等生态食品其中一两样食材,最终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如:翠里乡高华村立足“世界三大洗浴文化”之一的瑶族药浴优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做大“一村一品”产业。打造县级建党建示范村,投入10万余元活动室建设经费,8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打造瑶浴主题文化旅游村寨,投入1700万元,完成4000多米石板步道建设,完成60户洗浴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项目。成立高华村瑶族药浴合作社,培训农民800余人次,帮助16户大户完成微企申报,扶持药浴接待户62户,全年接待游客可达2万人次,2015年全村旅游收入突破200万元大关。如:斗里乡马安村以“村企支部联建”机制,创办“实木家具加工厂”,解决本村21人就业,实现工资收益40余万元,为村年集体经济创收5万余元。目前,全县共培育有合作社、村企等“金种子”组织131个,带动2.13万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三)1个产业示范园(椪柑示范园、香猪示范园、稻鱼鸭示范园、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园等)+“N户贫困群众”,抱团发展带动整村脱贫。结合全县椪柑、香猪、民族文化产业等示范园的布局规划,为农村党员群众编制椪柑、香猪(生猪)、稻鱼鸭共生系统、香禾糯等一系列有从江地方特色的发展项目,同时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农村、林业、扶贫等部门技术骨干组团在全县范围内分行业、划片区进行跟踪指导服务,从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技术上解决了创业难题。在丙妹、大塘、加榜三个农业产业园,成立12个香猪专业合作社,4个柑橘种植合作社,2个稻鱼鸭合作社。目前,丙妹原生态香猪产业园区入驻11家企业,68家养殖微型企业;大塘精品柑桔产业园入驻企业4家,受益农户4.3万户21万人;加榜梯田体验观光农业,新建从江田鱼直销店1个,农家乐2家,引进企业6家。如:2015年刚边乡平正村充分利用传统农业优势,大力实施“稻鱼鸭共生系统”项目,由党员大户带头创建了首个鱼苗繁殖基地,种植“稻鱼鸭共生系统”优质稻订单3000亩,实现了全村农业增收。2015年,从江县在稻鱼鸭生态农业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功入选中国第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还在高增、加榜、刚边、往洞、刚边、斗里、丙妹、谷坪、贯洞等8个乡镇施稻鱼鸭生态产业面积5万亩,辐射带动发展稻鱼鸭生态种养,推动整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