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尚田镇位于宁波组团式大都市最南端,距宁波市区30公里,奉化城区5公里。全镇区域面积154.6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党员2773名,基层党组织107个。近年来,尚田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坚持“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实践探索的“三访五心”工作法曾被评为全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尚田镇机关党员干部以“入户夜访”、“定期接访”、“重点约访”与“热心、耐心、细心、诚心、真心”这“三访五心”为抓手,大力推动红色草莓、白色茶叶、紫色桑果为代表的彩色农业接二产连三产,即彩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二、具体做法
(一)用“三访”工作法谋划彩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一是在“入户夜访”中收集信息。尚田镇自2012年初起推出联村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入户夜访”制度。这是尚田镇既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又为改变干部服务群众工作中“时间错位”现象而推出的一大举措,落脚点在于了解村情、体察民意。规定镇干部每月夜访至少4次,夜访重点对象为党员、村民代表、困难户和信访户等。尚田镇是“中国草莓第一镇”、“浙江鳗竹之乡”。在大力推进彩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中,尚田镇深化原有“入户夜访”制的内涵,开展“带着任务联村、带着感情联户、带着课题联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三带三联”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收集合理有效的意见建议,重点谋划彩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二是在“定期接访”中重视问题。尚田镇依托五个片区的党代表工作室开展每月一次的民情接访活动;借助各村的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每周一次的村民接访。近两年来,尚田镇相当重视村民及创业青年就彩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村民群众反映的这类问题,有法律依据的按法律办,没有法律依据的按政策规定办,没有政策规定的按惯例办,没有惯例的协商办,协商办不了的,说明原因,赢得群众的理解;对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讲明情况,拿出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提过高要求的村民或企业,多渠道、全方位做思想疏导工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如针对创业青年提出的低效土地利用、种植大户与科技局对接、审批协助等问题,尚田镇相应对口部门都全力协调推进。
三是在“重点约访”中共商良策。为了办好在“夜访”、“接访”中村民提出的彩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难事,尚田镇通过座谈、电话等方式或个别或群体进行重点约访。针对“村民反映多的、工作推进有难度的”等问题重点约访村组干部、经济能人、种养植大户。如尚田镇干部在一次杨家堰村夜访中了解到,该村村南有1000多亩毛竹山,因交通闭塞,村民“望竹兴叹”。联村干部当即与村干部约定,过两天再来村里访谈。在第三天的“杨家堰约访”中,村民纷纷要求能有一条机耕路,方便他们的毛竹运输。镇干部“约访”后的第二天,机耕路开工了,联村干部和村干部一起多方筹资25万元,用于修路。机耕路通了后,村民砍了毛竹可以直接运下山,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减轻了劳动强度,加快了“绿色毛竹”的全产业链建设。又如孙家、冷西等村草莓采摘游的客户停车问题都在镇班子成员的多次“约访”中得以解决。
(二)以“五心”工作法推动彩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一是热心送政策搭平台。尚田镇一方面出台扶持彩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政策。如规定按照镇域经济发展规划,对发展油菜和景观花卉等连片景观的、通过网络渠道销售本镇主导农产品的,给予一定的补助。另一方面关心和重视创业青年的成长。如为了更好聚集创业青年的力量,在镇团委牵头下,把尚田镇区域内从事各种农业生产经营以及工业生产经营的青年人才加以集聚,搭建创业者展示成长平台、“创业青年”交流平台、投融资对接平台。
二是耐心听呼声梳民情。尚田镇全体联村党员干部既以周五“民情接访”活动为载体,热情接待信访村民群众,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又经常主动进村入户,围绕农家“谈心桌”,企业“交流平台”与村民群众和创业青年面对面促膝相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所想、所盼、所求、所急;听取他们反映彩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以及镇村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意见等。截至目前,镇干部从万余户次的“三访”中,梳理汇总民情20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