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文化和旅游局“十四五”工作总结暨“十五五”工作规划报告1

2025-11-20 15:20:20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一、“十四五”工作总结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XX县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五年来,XX县文旅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锚定‘四新’主攻‘四化’”的总体部署,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核心要素,以“水墨云山・中国XX”品牌为引领,深耕公共服务、非遗传承、文旅融合、品牌塑造四大领域,全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向文旅强县转型,构建起“龙头引领、全域联动、业态融合、服务优化”的文旅发展新格局,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文旅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民生增收的重要渠道、展示XX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品牌塑造持续深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将品牌建设作为文旅发展的核心引擎,以精准定位为基础,以多元传播为支撑,让“水墨云山・中国XX”品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品牌定位精准锚定。立足XX县喀斯特地貌、非遗文化、民俗风情等核心资源,持续深化“水墨云山・中国XX”品牌内涵,明确“自然山水康养地、非遗民俗体验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品牌定位,让品牌形象更具辨识度和吸引力。通过系统梳理品牌故事、设计品牌视觉形象体系,在景区标识、宣传物料、新媒体平台等全渠道统一品牌呈现,形成“看到山水就想到XX,提到非遗就关联XX”的品牌联想。

节会赛事引流赋能。坚持“以节为媒、以节促游、以节引流”,创新推动“非遗+节庆”“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常态化举办系列品牌节会活动。其中,春节龙灯展演成为县域春节期间最具人气的民俗活动,吸引周边县市群众纷纷前来观赏;水韵贵州・中国XX独木龙舟节凭借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竞技魅力,成为省级乃至区域性的知名节会IP,被评为“贵州省十大民族节庆活动”之一。此外,“云海越野”登山赛、云海围棋赛等“世遗地+体育”特色赛事,让云台山景区从单一观光地转变为运动体验热门目的地,相关赛事话题多次登上省级新媒体热搜,累计曝光量超5000万人次。

宣传推广多维发力。构建“线上+线下”“省内+省外”全方位宣传矩阵。线上,运营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原创宣传视频、图文稿件2000余条,其中《云海中的越野盛宴》《独木龙舟竞渡阳河》等10余条视频播放量破百万,抖音账号粉丝量突破10万人;与主流媒体、旅游达人合作,开展“跟着达人游XX”“云游水墨云山”等直播活动50余场,单场最高观看人数达80万人次。线下,积极参与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国内外大型文旅展会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在成渝、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客源地城市投放户外广告、地铁广告20余处,举办“水墨云山・中国XX”文旅推介会15场,有效扩大品牌省外影响力。

(二)业态融合创新突破,旅游品质全面升级

五年来,我们打破传统旅游模式局限,以业态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旅游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转变,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传统景区提质增效。以云台山、阳河、黑冲等核心景区为重点,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云台山景区新增登山步道15公里、观景台8个,打造“云海越野”特色赛事场景,配套建设赛事服务中心、补给站等设施,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阳河景区优化游船线路,新增“非遗文化游船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欣赏山水风光的同时感受非遗魅力;黑冲景区打造露营基地、研学实践基地,新增丛林穿越、星空观测等体验项目,成为年轻人青睐的网红打卡地。截至2024年底,全县拥有5个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景区品质和吸引力显著提升。

“文旅+”跨界融合提速。大力推动文旅与体育、农业、非遗、研学、康养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新业态、新产品。“文旅+体育”方面,除常态化举办登山越野跑、围棋赛外,新增自行车挑战赛、徒步大会等赛事活动,年均举办各类体育旅游活动10余场,吸引参赛选手和观赛游客超20万人次;“文旅+农业”方面,依托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资源,打造田园综合体、采摘园、农家餐馆等100余家,推出“乡村采摘+农事体验+民宿住宿”一体化旅游产品,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文旅+非遗”方面,开发非遗手工艺品20余种,建设非遗体验馆5个,推出“非遗技艺学习+民俗表演观赏”旅游线路3条,让非遗文化可看、可学、可体验;“文旅+研学”方面,打造地质研学、非遗研学、红色研学等基地8个,开发研学课程12套,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文旅+康养”方面,利用优质生态资源,建设康养度假酒店3家、森林康养步道20公里,推出“山水康养+中医理疗”度假产品,吸引中老年游客群体前来休闲养生。

夜间经济蓬勃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打造夜间旅游消费场景。在县城核心区域建设非遗美食街、文创夜市,汇聚本地特色美食、非遗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入驻商户150余家;阳河景区推出“夜游阳河”项目,配套灯光秀、民俗表演等内容,年接待夜间游客超30万人次;部分民宿推出“星空露营+篝火晚会+民俗体验”夜间套餐,丰富夜间旅游体验。夜间旅游的蓬勃发展,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有效延长旅游产业链。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体验持续优化

五年来,我们紧盯“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链条,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服务品质,让游客在XX的旅行更舒心、更安心、更开心。

基础设施逐步健全。投入资金超5亿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升级改造景区连接道路30公里,开通县城至各核心景区的旅游专线车10条,实现“半小时旅游圈”内交通无缝衔接;在景区、县城主要路段设置旅游标识牌200余块,方便游客出行。配套方面,各景区新增停车场12个,新增停车位3000余个;建设旅游厕所50座,全部达到A级标准;在景区、游客集散中心配备充电桩、母婴室、医疗服务点等便民设施,提升游客舒适度。智慧旅游方面,建设XX县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景区门票预约、实时客流查询、导览讲解、投诉举报等功能“一键直达”;4个核心景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出电子导览、VR全景游览等服务,智慧旅游水平显著提升。

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组织景区工作人员、旅行社导游、酒店民宿服务人员等开展礼仪规范、应急处置、专业技能培训50余场,培训人员超3000人次;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线下现场走访等方式,收集游客意见建议,及时整改提升。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联合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严查欺客宰客、虚假宣传、强迫消费等违法行为,“十四五”期间累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40余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00余起,有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设立旅游投诉举报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游客投诉办结率达100%,满意度达98%以上。

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在县城和核心景区设立游客服务中心6个,提供旅游咨询、门票预订、行李寄存、线路规划等一站式服务;制作《XX县旅游攻略》《精品旅游线路手册》等宣传资料,免费向游客发放;开通旅游志愿服务站10个,组织志愿者开展引导咨询、应急救助等志愿服务,年均服务游客超10万人次。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设施、优先购票、专人引导等贴心服务,让旅游服务更有温度。

(四)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产业活力充分释放

五年来,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分类指导、优化服务等举措,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政策扶持精准有力。制定出台《XX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XX县旅游企业“四转一上”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保障、融资支持等方面为旅游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十四五”期间,累计兑现旅游企业扶持资金超2亿元,落实税收减免政策惠及企业50余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30余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产业超10亿元。

市场主体数量增长。截至2024年底,全县已培育旅游市场主体500余家,其中旅行社(分社)7家、三星级以上酒店5家、银山级民宿2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成功培育限额以上旅游住宿类、餐饮类、购物类、娱乐类市场主体共19家,比“十三五”末增长120%。XX县杉木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长为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从单一景区经营扩展到涵盖酒店、民宿、旅行社、停车场等全链条涉旅业务,成为带动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引导旅游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参与各类旅游品牌评选活动。“十四五”期间,2家酒店获评“贵州省优质旅游酒店”,3家民宿获评“贵州省特色民宿”,5家旅行社获评“诚信旅行社”;XX县杉木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山水康养度假产品”“非遗体验线路”等被评为省级优质旅游产品,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五)民生效益充分彰显,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文旅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让群众在文旅发展中共享成果、增收致富。

就业岗位持续增加。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景区运营、酒店服务、餐饮住宿、导游讲解、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的就业。“十四五”期间,全县文旅产业直接带动就业超1.5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3万人,其中吸纳脱贫人口就业5000余人,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本地民宿经营者李洁的经历就是生动写照,其经营的民宿入住率从最初的50%涨到80%以上,旺季满房,年收入增加近10万元。

群众收入稳步增长。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引导群众参与旅游经营、农产品销售、民俗表演等活动,拓宽增收渠道。全县发展农家餐馆、民宿客栈、手工艺品作坊等个体经营户300余家,年均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培育旅游农产品合作社20余个,带动1000余户农户种植、养殖特色农产品,农产品通过旅游渠道销售溢价达30%以上;100余名村民加入民俗表演队伍,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有效赋能。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依托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产业兴、村民富、村庄美”。例如,某乡村旅游重点村通过打造非遗民俗体验村,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三五”末增长40%,成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

(六)数据成果亮眼夺目,产业地位稳步提升

五年来,XX县文旅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核心指标大幅增长。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67.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75亿元;2024年,两项核心指标再创新高,累计接待游客达304.88万人次,旅游综合花费突破3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3%和15.19%。经测算,“十四五”期间全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花费平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2%和10%,远超“十四五”规划设定的8%和7%的增长目标。

产业贡献持续加大。文旅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从2021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2%,成为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文旅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贸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增长,“十四五”期间相关产业年均增长10%以上,有效拉动了县域经济增长。

(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XX县文旅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牌影响力仍需扩大,相较于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水墨云山・中国XX”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提升空间,省外客源市场占比仍需提高;二是业态融合深度不足,“文旅+”跨界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部分融合产品缺乏创新性和体验感,高端化、个性化产品供给不足;三是市场主体实力有待增强,中小旅游企业占比较大,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四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缺乏高素质的文旅策划、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基础设施仍有短板,部分乡村旅游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智慧旅游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

二、“十五五”工作规划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XX县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文旅强县的关键时期。当前,国家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贵州省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为XX县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旅游消费市场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的发展趋势,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推动XX县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四新”“四化”战略部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聚焦资源深度整合、业态融合创新、服务品质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四大重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文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努力把XX县建设成为“外地人喜欢、本地人自豪、年轻人向往”的全国知名文旅目的地,为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XX贡献。

(二)发展目标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XX县文化和旅游局“十四五”工作总结暨“十五五”工作规划报告1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628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