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局的悉心指导下,xx区教育局立足区域教育实际,依托“两点一面、三级联动”的独特工作格局,将学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关键阵地,积极响应并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条例》的精神与工作要求。通过在xx小学、xx中学、xx学校等重点学校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精心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精品课程,大力培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积极探索建立融合多方资源、协同共进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模式,为推动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注重整体谋划,精心打造精品课程
(一)科学规划,绘制教育蓝图
xx年x月,xx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办与区教育局紧密协作,共同制定了《关于xx区开展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一《意见》犹如一幅精准的“施工图”,为全区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径。
根据《意见》规划,第一年以试点学校为核心,集中力量先行先试,深入探索并形成一套可在全区层面借鉴、复制和推广的宝贵经验,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第二年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成果在全区各学校进行全面推广,构建起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推进格局,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辐射带动;第三年进一步深化实践教育活动成果,引导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开展常态化、特色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二)分层施教,构建教学体系
对于学校而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巧妙融入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关键抓手和重要途径。针对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育重点,《意见》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积极探索研究中小学各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致力于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层层递进的教学体系。在小学阶段,注重通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感知,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初中阶段,则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引导他们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逐步在心中树立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中阶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通过深入思考和亲身体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创新实践,初显课程成效
在《意见》的指引下,各所学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精品课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xx小学为例,该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有机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相关内容,实现了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聚焦教材,立足单元视野,对道德与法治小学学段整册教材按年级、按单元进行系统梳理。从国情常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情感认同四个维度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划分,明确各年级教材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联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精心编写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分段目标教材。同时,通过开展“比学赶超”教师技能竞赛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热情,选拔出一批优秀教案在全区进行推广交流,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某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51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