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走好水源地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水北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对于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供给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通水至今,已累计向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沿线26座大中城市调水超过65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近1.08亿。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河南省南阳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将以此为新起点,坚决扛稳扛牢政治责任,走好水源地生态优先、创新引领、水清民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化战略思维,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整个华北地区因南水北调,每年减采近50亿立方米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根本扭转,每年新增2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重新流归农田,灌溉860多万亩耕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南阳市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移民搬迁安置区,总干渠约占中线全长的1/7、水域面积占水库正常蓄水面积的一半。南阳市干部群众忠诚担当、大爱报国,坚决扛稳水源地保护的使命担当。通水前,先后否决、终止总投资额超70亿元的各类工业项目430余个,关停规模以上企业1100多家,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1500余家,取缔库区养鱼网箱5万多箱。通水后,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加强水质保护,全面落实南水北调水源地和干线工程河(湖)长制,颁布实施河南省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南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治,让首都和沿线人民喝上纯净甘甜的放心水。
强化底线思维,树牢风险意识,全力保障水质安全。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南阳市守着“大水缸”“水龙头”,始终以保水质为重中之重,综合施策、齐抓共管,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守稳守牢最后一道防线。在丹江口水库及总干渠两侧划定保护区,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建设。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治理行动,拆违建、清库汊、除网箱、复库容,强力推进水域岸线违法违规问题清理整顿工作。按照“一口一策”要求对丹江口水库入库及汇水区入河排污口逐个编制方案、制定清单,扎实做好整治清零工作。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加强巡查和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水环境安全。编制“一河一策一图”应急预案,将丹江口库区汇水区内15条河流全部纳入实施范围。构建“3+1+N”应急响应机制,组建市县乡三级应急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坚决守好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