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同志们:
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要不断提高对调查研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一、调查研究的内涵外延和主要特点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调查研究作出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改进调查研究。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开展调查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调查研究,明确其内涵和外延,知晓其特点和要求。
调查研究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自觉活动。调查研究由调查和研究两个前后相继又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阶段组成。为了明确概念、分析研究,我们常把调查和研究分别论述,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密不可分,调查中有研究,研究中也有调查。
调查研究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但并不直接改造世界。因此,调查研究的最高标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科学把握,要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作为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调查研究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主观能动性是指调查研究是主动开展并在一定思想指导下的自觉活动,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也需要有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历史性是指调查研究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活动,必然要受具体的主体、客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只能接近真理、不能终极真理。
调查研究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调查研究,可以涵盖一切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但大多是指社会领域的调查研究,也称其为社会调查。狭义的调查研究,特指党政机关所开展的主要以服务决策、推动工作和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活动。社会机构和人员受相关部门委托所开展的、直接服务党委政府和相应决策机构的调查研究,也可归于这个范围,但二者有区别。中央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应是指这种狭义的调查研究。
党政机关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从主体上讲,有领导调研和职能部门调研。从内容上讲,领导的调研可以分为视察考察、会议调查、课题系统调查,职能部门的调研可以分为课题系统调查、专题即时调查、委托联合调查。从方法上讲,调查有文献调查、集体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研究有矛盾分析、定量分析、逻辑思维分析等基本形式。
狭义的调查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调查研究的主体是各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开展的调查研究是调研与执行的统一。调研主体的性质决定了党政机关的调查研究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执行为目的,调研与执行相融合。二是调查研究的客体是各级机关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就决定了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工作中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也决定了调查研究必定是各级党政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各级干部来说,调查研究不是该不该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好的事项。各级干部都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调查研究中去,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与决策执行的能力和水平,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三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推动工作和转变作风的过程。区别于一般的决策研究,调查研究是在党政机关体制内开展的一项工作。而在功能上,调查研究除了一般决策研究所具有的服务决策功能外,还有保障决策执行、推动各项工作和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特殊功能。四是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调查研究必须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时效性是指在时间上不能搞“马后炮”;不能为调研而调研,与工作“两张皮”。针对性是指必须针对决策和执行中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可操作性是指调查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研究和考虑各种主客观条件,实事求是地提出决策执行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切不可无的放矢。
二、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