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工作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工作(精选5篇)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工作篇党员“+”联系户帮扶、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零距离”便民服务、矛盾调解“四部曲”、“爱心超市”、“四点半学校”……在河南省洛阳市伊滨经济开发区的每个乡镇、社区,党建“一条红线”串起了一个个贴近民心的基层治理“创新载体”。
“村民办事有人帮,矛盾纠纷有人管。”党员联系户“+”工作法,是伊滨经济开发区在全区推广实施的基层党建创新实践,让每名党员联系户群,通过“农家会议”等形式充分讨论问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群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洛阳伊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志恒对记者说,“党员联系户‘+’工作法强化了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突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党员的执行力与创新服务力,让党员真正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排头兵’。”
自洛阳市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现场会在伊滨经济开发区召开之后,十余个县市区先后组织调研组前来观摩交流,对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做法成效深入开展学习调研,党员联系户“+”工作法在全市推广实施。以党建“一条红线”带动形成基层治理创新合力,洛阳伊滨经济开发区推动涌现出一批“带着温度、冒着热气”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建立以社区党总支+安置社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中心+楼栋党小组+党员为核心的楼栋党建工作“一个网络”;要求每一个社区都要打造党建化广场、每一名党员都要亮出身份示牌、每一个党小组都要认领共绿地维护任务,做到“三个一”;成立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敲门关爱组、矛盾化解组、环境创优组、安全守护组这党员服务“四个组”……社区党建“一三四”模式已经在区内吉庆嘉苑、新源嘉苑等社区实施推广。
以党建为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洛阳伊滨经济开发区通过创新服务载体、建立服务机制,建起以“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员”为“经纬线”的“网格化”新格局,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合力。
与此同时,贴民生、惠民生的探索也在稳步推进。来自党员和爱心人士捐助的“商品”,被妥善保管在由社区党员管理运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搭建的社会救助平台——“爱心超市”,等待“主人”领取;“四点半”学校采取“党建教育+引导启迪”的方式,由党员志愿者义务提供作业辅导、组织阅读和娱活动等服务,搞好每天下午放学后儿童的“教、育、管、带”,为社区居民解决后顾之忧。
洛阳伊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抓紧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勇于开拓、大胆探索基层治理的“伊滨模式”,继续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实基层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伊滨经验。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工作篇2近年来,贵州着眼于让易地扶贫搬迁群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完善“五个体系”,让搬迁群生活安心、舒心、放心。
完善基层党建体系。以党的组织统领政权组织、经济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引导搬迁群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围绕健全组织构架,配强干部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建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基层党组织阵地。探索成立安置地党委、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同步成立综合服务中心,纳入所在乡镇(街道)管理。采取选派、聘用、招考等方式,选配好安置地党组织、综合服务中心和安置地社区专职人员。通过制定党建清单,推进搬迁地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明确每个搬迁地党支部每年培养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发展名以上党员。推行网格化管理,把每名搬迁群都纳入服务范畴。黔西州按照“支部建在小区、小组建在楼栋、互助会建在单元”原则,建立基层党组织48个,同步组建群团组织65个、自治组织29个,实现组织联建、班子联抓、工作联动的格局。
完善共服务保障体系。将党的领导贯穿搬迁群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全过程,快实现安置地基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群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选配优秀教师到安置点任教、在安置点设立优质学校分校,配强师资力量,确保搬迁群子女就近能上学。黔南州专门为新市民社区新(改扩)建办学校68所,实现2.3万名新市民子女就地就近入学。在安置地社区建立县级医院分院或卫生室,定期组织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医务骨干到安置地开展医疗服务,开设医疗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通道,推行家庭签约医生定期服务制度,并积极帮助搬迁群落实好参保、续保和基本养老保险养老待遇申领等政策待遇。
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快组织化劳务输出和安置地产业培育,提高技能培训针对性,努力帮助搬迁群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就业。通过培育产业带动一批、推动创业扶持一批、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不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龙里县奋进社区成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对妇女开展家政、烹饪培训,为老年群体开辟“田园”,让他们不仅可以自己种菜,还能参与司林下养鸡等项目,按劳动时间领取报酬。广泛对接发达地区城市的劳务派遣司和相关用工企业,在山东青岛、浙江杭州等贵州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区,依托当地劳务协作服务站建立党团组织,促进全省已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3万余人。
完善化服务体系。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群的功能,不断满足搬迁群的精神化需求。整合现有基层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积极建设新时代明实践中心,引导党员干部进楼入户开展政策宣讲。习水县东皇街道党工委召开群会、依托新时代明实践所宣讲余场次。安置地通过益广告、“红黑榜”、村规民约和乡风明理事会等,教育引导搬迁群破除各种陈规陋习、不良习气,形成崇尚科学、明、节俭、诚的良好风尚。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从生活、物业和社会便民服务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安置区域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安置地设立党务政务一站式服务大厅,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息技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黔南州统筹设立6个便民服务站、服务联络站、服务代办点,明确7项政府共服务、23项即办服务,下放3余项审批权限到社区站点窗口。创办“老年人活动中心”“四点半学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提供居家养老等服务。盘州市亦资街道党工委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开展“家访”362人次,把服务和关怀送到群家门口、心坎上。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工作篇3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相异于传统金融的创新性模式。9科技集团依托互联网息技术与数据分析等手段,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内开展一系列党建活动,助力企业发展,弘扬正能量,为非企业的党建探索开拓了新路径。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9科技集团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作用,提高关键部门的党员比例,守住底线,防范金融风险。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