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回顾总结我市“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推动全市“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打牢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秉持“带头领向”追求,按照“强富美活稳”目标,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培塑特色,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综合水平跃居XX第一;“接二连三”工程取得实效,农产品工业产值突破XX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XX万元,年均增幅%以上;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XX亿元,年均增幅5%以上,涌现出一批百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XX万年纯收入不足XX元的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省定XX个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新“八有”目标,扶贫开发带来的巨大变化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鼓励。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建成农业农村息化全国示范基地,联耕联种改革探索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被写进中央一件在全国推广,土地确权颁证全面展开,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数居全省前列。城乡统筹快速推进,五年新建改建干线路XX里、农村路XX里,社会路总里程全省第一,村村开通客运班车;实现城乡区域供水、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被征地农民社保全覆盖;完成XX万个自然村庄整治任务,涌现出一批“美丽乡村”。可以说,“十二五”特别近几年,是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全市“三农”各项工作在较高起点上实现了新发展,为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全市农业农村战线的同志们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的艰辛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当前,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全市上下要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把农业作为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和最现实的比较优势,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破解难题、增强活力、厚植优势,拉长“短腿”、补齐“短板”,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让农业农村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可为天地。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精神,重点强调五个方面问题。
一、快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快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快实施“接二连三”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以联耕联种为重点的农业服务方式创新,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高效农业比例偏低、规模效益不高、外向度不够、产业链不长、价值链不粗、优质品牌不,农业大而不强、而不优、竞争力弱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快结构调整尤为紧迫。当前,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市情实际,抓住难得机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着力调优种养结构。XX万亩耕地是×××农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希望所在,要在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产能的前提下,做足农田章,真正让×××农业发展的“大潜力”变为现实转型的“强优势”。各地要树立大食物、大农业观念,从实际出发,按照“调粮压棉减油扩特经”的思路,打通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通道,形成粮饲兼顾、农牧结合的新型农业结构,努力实现粮经饲比例6:3:。二是积极调好农田结构。大力推广联耕联种、联管联营,促进碎片农业向大田农业转变,实现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双提高”。要稳步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家庭农场(含专业大户)经营面积占农户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每年增7个百分点以上。要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搞好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和资金整合,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实现高产农田标准化。三是快调强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把农业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互促的“第六产业”。要快推进农产品工业转型升级,坚持“项目带动、龙头带动、园区带动”,着力提升优质粮油、特色畜禽、特种水产、蔬菜园艺等农产品精深工水平。要快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转型升级,健全完善市域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县镇专业特色产地市场、农村田头购销市场“三位一体”市场体系建设。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新型流通业态和农村电子商务,强供销“新网工程”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要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创意农业,打造一批集观光、体验、采摘、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度假村、休闲农庄和农家乐。四要致力调高品质结构。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深入实施品牌强农工程,大无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培育力度,积极创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要重视区域特色品牌创建,充分发挥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作用,打造知名大品牌、区域共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销售比例。今年培育区域共品牌XX个以上,种植业“三品”比重达到XX%,努力以品牌建设引领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推进×××农业速迈向中高端。
二、培育特色优势,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