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XXX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既是对脱贫攻坚整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同时也是对脱贫攻坚全盘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我主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清醒认识现状,树立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
脱贫攻坚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抓脱贫攻坚工作如果抓得不紧、抠得不细,就会陷入凭感觉做事的误区,这就要求我们的同志,必须时刻对标脱贫退出总体要求,对标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清醒认识、全面把控脱贫攻坚工作。X的脱贫攻坚工作历经几年的努力,究竟干得怎么样?处在怎样的状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和审视当前的工作情况。
首先,必须肯定大家在脱贫攻坚中的付出和努力,特别是长期处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你们的工作县委、县政府是认可的,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欠账还很大,很问题亟待解决。
(一)国家考核评估指出我省存在的问题。经梳理,有这么几个方面:()资金方面存在扶贫资金结转结余率高、拨付进度慢、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不力等问题。(2)识别不精准,错评率高,交叉考核调查发现错评率为3.67%。(3)退出不规范,交叉考核调查发现错退率为XX%。(4)帮扶不扎实,帮扶工作停留在简单慰问层面,驻村工作队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每月驻村XX天开展工作。(5)息不准确,档案不完善、贫困户手册息不完整,与实际情况不对称。(6)政策不到位,教育、移民等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
以上问题虽然是全省存在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在我县实际工作中也普遍存在,我们要对入座,切实整改。
(二)第三方模拟评估反馈我县问题。为全方位检视我县脱贫攻坚情况,4月上旬,我们专门聘请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对XX个26脱贫村、XX个27预脱贫村和XX个非贫困村进行模拟评估。评估发现以下几类问题:()错退和漏评情况较,非贫困村尤为明显。(2)部分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不达标。(3)帮扶成效不明显,脱贫前后无明显变化。(4)扶贫息管理混乱,台账不清。(5)退出过程中农户参与度低,程序不规范,存在“计划脱贫”、“数字脱贫”的问题。(6)部分扶贫干部工作不扎实。
第三方评估给出的结论是,X县错退率为XX%、漏评率为XX%、综合贫困发生率XX%、群认可度为XX%,四项退出评价指标均未达标,特别是“综合贫困发生率”是退出标准“XX%”的XX倍,错退率、漏评率也是控制标准的XX倍以上,与贫困县退出标准“差距甚远”。
(三)省委专项巡视反馈我县问题。
去年9月至月,省委第四巡视组对我县开展了脱贫专项巡视,反馈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压得不实。扶贫工作上热下冷、主体责任层层递减、产业发展办法不。(2)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存在不足。识别出现偏差、“产业扶贫贷通”贷款发放滞后。(3)扶贫资金整合使用没有到位。大量扶贫资金闲置在账上,部分扶贫资金使用监管存在漏洞。(4)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贫困户满意度普遍不高。同时,省脱贫整改视频会上专门点名通报了我县巡视发现的3个具体问题:一是地方党委组织领导脱贫工作力度偏弱;二是银行发放产业扶贫贷款时搭车销售保险;三是存在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情况。
(四)省考评发现我县问题。省里对我县26年度的脱贫工作进行了考评,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不到位。(2)年度项目资金拨付率不高,没有达到7%的进度要求。(3)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效果不明显,大部分村无村级收入,部分有收入的村也没有达到5万元的标准。
(五)到村调研发现问题。近期,我基本每周抽半天时间看一个村,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了解情况,然后召集乡(镇)党政班子开会专题听取脱贫汇报。每到一个村,都能发现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有:()错评、错退的问题。(2)贫困户住房不安全的问题,包括整村推进中“空心房”拆除存量大、推进慢的问题。(3)帮扶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4)脱贫无产业支撑,或者有产业但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紧密的问题。(5)项目建设推进慢的问题。(6)项目安排、资金安排不精准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非常不实,我们的干部在脱贫攻坚上远远没有下到“绣花”的功夫!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如果还是延续目前的态势,推进的力度、工作的方法、落实的措施、干部的作风还是停留在目前的状态,那么,要在今年6月底省评估检查、7月份国家巡查中过关是绝对不可能的!要在27年脱贫退出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二、要深入查找原因,找准工作被动的症结所在。
脱贫攻坚工作如此被动,固然有客观上的原因,但的还是我们主观上的问题。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具体有四种表现。
.不清醒。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要求,是“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今年以来,中央政治局3次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省委XX书记在4月4日的省委常委会上强调——“脱贫攻坚绝不是一般性的民生工作,而是一项极为严肃、十分重大的政治任务”。4月2日的全省脱贫攻坚整改视频会上,XX省长也指出——“抓脱贫攻坚的态度体现的是我们的干部是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是否向党中央看齐的问题”。讲政治,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党中央明确的政治任务,就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的具体行动,也是检验我们“四个意识”强不强的“试金石”。但是,在我们当中,仍然有少数同志头脑不清醒,说得重一点,这是政治站位出现了问题!
2.不重视。脱贫攻坚是唯一一项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立下了军令状的工作,必须攻下来,没有任何退路!与此同时,我们县里也是层层签订责任状,但个别同志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还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重视,没有把脱贫攻坚摆在所有工作的龙头位置来抓,而是等同于一般的攻坚任务来对待。
3.自我满足。有的同志看到X的脱贫攻坚工作上级媒体有关注,兄弟县市有学习,也创造了一些X做法,总结了一些X经验,于是产生了对脱贫攻坚盲目乐观的错误认识。
4.自我懈怠。从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个别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或或少地出现厌战懈怠的情绪和消极应付的心理。
(二)工作作风不扎实。
我们干部作风与当前的工作形势、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严重不匹配,作风不实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三种表现。
.效率低下。突出表现在有的干部没有把推进脱贫项目当作急事来做,当作特事来办,工作拖延,速度奇慢!比如,个别乡(镇)的保障房建设,去年的任务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有的项目停留在前期工作上,一拖再拖,就是开不了工,等等。
2.不敢担当。有的同志没有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在问题面前,不担责、不负责,推诿扯皮,该自己拍板的推给上级,该自己处理的派给下级。有的同志在解决问题时顾及各方面的因,怕得罪人,不敢大刀阔斧开展工作。
3.不够深入。帮扶不深入,特别是在结对帮扶方面,不少干部的帮扶还停留在一般性的走访慰问上,对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现实需求没有真正了解,和群还说不上掏心窝的话。
(三)工作思路不清晰。
.目标不清。个别地方的脱贫工作陷入盲目状态,没有对标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确定清晰的工作目标。
2.标准不清。怎样才算脱贫?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很同志未必说得准、说得全、说得透。
3.路径不清。如何实现脱贫?大到一个乡如何统筹,一个行业政策落实如何推进,小到一个村如何退出,一个贫困家庭如何脱贫,都要有清晰的实现路径。但是,请我们的乡(镇)党委书记,行业部门负责人,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们扪心自问,是否做到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4.措施不清。致贫原因是因村、因户、因人而异,相对应的帮扶措施必须精准到村、到户、到人。但现实工作,我们的措施符不符合精准要求,请大家自己掂量掂量。
(四)工作方法不对路。
.不善于学习掌握政策。掌握政策是落实精准帮扶的重要前提,但我们有不少同志对扶贫系列政策一知半解,停留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一些行业部门负责人、一些乡(镇)负责同志不够重视、疏于学习,甚至对基本概念都不熟悉,问起来也是含含糊糊。
2.不善于做群工作。在脱贫攻坚上没有密切联系群,不善于调动群的积极性。有的乡(镇)同志做群工作停留在老经验、老方法上,与新形势、新情况严重脱节,工作不细致、不周到,群不认可;有的县直单位同志对农村工作情况生疏,不善于接触群,不懂群心理,不能和群打成一片,工作开展被动,得不到群支持。
3.不善于统筹谋划。很地方对脱贫攻坚没有系统地谋划,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见子打子。突出表现为,有的地方工作部署凌乱,工作安排无序,工作落实质量差,比如精准再识别、资料台账整理、一本通填写等工作虽然反复布置,就是抓不到位。有的地方力量统筹不到位,一些重点工作陷入“单兵作战”。
三、要重新理顺工作,全力冲刺脱贫退出。
这次会议同步印发了系列扶贫件,目的就是要重新理顺脱贫攻坚工作,围绕“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全力冲刺脱贫退出。当然,冲刺并不意味着在工作内容上有所取舍,反而是要以高的要求把工作做实、做好,做到经得起检验!
(一)理顺工作计划。关于脱贫退出的计划安排,中央约谈江西省以后,省委决定脱贫时间整体推迟一年至29年。XX市积极落实省委的决策,XX书记再三重申“工作按计划推进,退出实事求是”。经请示市扶贫和移民办,我县仍按27年脱贫退出来谋划、落实工作,是否退出视工作质量,实事求是申报。总之,仍按27年脱贫退出来冲刺。
(二)要理顺工作摆位。
有没有把脱贫攻坚摆在龙头位置,不能光听我们的干部怎么表态,关键看执行情况。为便于大家理解,从力量摆布、精力投入、工作保障等对摆位程度进行量化要求。
首先,在力量摆布上,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按照脱贫攻坚责任制,按照结对帮扶机制的要求,把干部力量向脱贫攻坚倾斜。县领导不管分管与否,不管所谓分内分外,脱贫攻坚都是大家共同的任务,是中心工作,务必摆在大家的第一位工作来重视、落实,确保每周到帮扶村调研督办扶贫工作的落实,及时解决扶贫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精力投入上,分3个层面予以明确:
()县级干部层面。县委书记、县长主要精力就是抓脱贫攻坚;县分管领导主要精力、9%以上的时间抓脱贫攻坚;其他县级领导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保障足够的时间抓好所负责行业扶贫和挂点帮扶村的工作调度,脱贫工作与分管工作同等重要。此外,市挂点县处级干部按市委、市政府要求抓好落实。
(2)科级干部层面。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主要精力、XX%以上的时间抓脱贫攻坚(XX、XX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统筹兼顾征地拆迁工作和脱贫攻坚的关系,保障足够的至少一半以上的时间用在脱贫攻坚上)。
(3)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层面。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常务副队长要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常务副队长和帮扶工作队员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天。
第三,工作保障上,相关工作津贴、下乡补助、工作经予以足额保障,让驻村干部真正能住下来,且不增村委会一分一毫的负担。
(三)要理顺工作目标。
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把脱贫退出的目标体系理顺、理清。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我们很同志对脱贫退出的各类指标的掌握是很不到位的,在今天的会议上,我给大家好好理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