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出了许新要求和新挑战。从江苏的情况看转型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趋于增社会安全稳定还存在许薄弱环节。安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共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探寻治理途径完善政策措施切履行好维护社会共安全的职责使命。
一、社会共安全的政策导向
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它关乎国家、社会和民个体的生存发展。近年来随着恐怖主义、传染病、自然灾害、食品药品环境安全事件的频发人们对安全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和拓展除了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外越来越关注涉及自身生存发展的社会共安全。保障社会共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制定完善共安全政策为社会和民提供共安全产品和服务是其应尽的责任。
面对社会共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世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共安全管理针对本国面临的共安全威胁相继制定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律规范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共安全管理体系。一是树立风险社会理念。普遍关注并接受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将其作为调整共安全管理对策、改变共安全管理观念、应对共危机事件的理论依据。二是拓展共安全管理内涵。由自然灾害领域逐步扩展到各种人为因引发的共危机领域。三是注重共安全危机管理。现从单一的应急反应向危机的全过程管理过渡。四是借助社会力量。除发挥政府主导作外还充分调动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共安全管理和危机应对。五是健全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共安全管理机构的组织与权限、职责与任务为共安全管理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共安全问题针对不同时期凸显的问题党和政府制定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社会治安管控方面先后作出了开展“严打”斗争、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开展平安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等政策安排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200年“SRS”爆发后党和政府对共安全认识深化在200年月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强共安全建设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提出“强共安全体系建设”将社会共安全内涵从社会治安扩展到维护稳定、安全生产、维护国家网络和息安全、食品药品环境安全等领域。
二、近年来江苏安机关施的社会共安全政策措施
近年来江苏安机关认真贯彻落中央和省部关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项重大政策紧紧围绕不同时期平安江苏建设的目标定位立足全省社会共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和安机关职能从维护稳定、治安防控、安全监管等际需要出发积极参与制定施了一系列社会共安全政策措施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共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有力保障和促进了人民群安居乐业、江苏“两个率先”发展。
一是情报先行、源头预防的维护稳定政策。始终将保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建立完善情报息收集、预警、研判机制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推动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现对社会稳定风险的预知预警预防避因决策不当引发不稳定事端。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建设建立完善“调对接”、“交调对接”、“网调对接”等工作模式推动维稳工作向前端、向基层延伸主动防范、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
二是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治安防控政策。坚持依法打击与严密防范相结合、专项整治与整体防控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省打击犯罪总绩效和命案侦破水平连续年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较早启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省基本形成城乡一体、打防一体人技结合、动静结合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运息化手段扎做好人、地、物、事、组织等社会治安要管理严防重点人漏管失控造成的现危害。积极探索群防群治现路径和各种形式发展壮大“红袖标”、平安志愿者队伍提升治安防控社会化水平。
三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监管政策。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动建立共安全监管体系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在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方面推动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运输企业、车辆、驾驶人源头管理依法严查突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创造车畅人和、安全明的道路交通环境。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责任体系强消防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强火灾隐患动态排查整治构建消防安全治理新体系。在危险物品安全监管方面推进危险物品单位安防达标建设强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全过程监管全省连续年没有发生被监管单位危险物品丢失、被盗、被抢及涉危重特大共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