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99个细节知识

2022-12-08 16:52:56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民法典中的99个细节知识

民法典中的99个细节知识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命名的法律。

2.之所以说编纂民法典,而不是制定民法典,是因为民法典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在民事单行法中制定好了,民法典属于在已有法律基础上的重新编排,最终诸法汇一典,一典废九法

3.《民法典》第2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而在之前的《民法通则》,由于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财产关系是放在人身关系前面的。

4.《民法典》没有像《民法通则》那样使用民(自然人)的表述,而是直接通篇使用了自然人的表述,这说明对于外国人、无国籍人,民法典也能发挥法律的调整作用。

5.关于侵犯肖像权的认定条件,以前法律规定需要以营利为目的,现在《民法典》第9条不再有这个要求。

6.关于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以前法律规定仅适用于选择分别财产制(也就是制)的夫妻,但现实中普遍采用的为婚后所得共同制,现在《民法典》第88条取消了分别财产制的前置条件,只要夫妻一方(不管男女)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义务的,离婚时就有权请求对方给予经济补偿。

7.《民法典》不再将"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作为禁止结婚的情形。

8.关于保证方式的推定,以前《担保法》的规定有利于债权人,约定不明推定为连带保证,而现在《民法典》的规定有利于保证人,约定不明推定为一般保证。

9.关于保证期间,以前法律规定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现在《民法典》第692条变为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需要注意的是,保证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的效果,债权人为保障自己权益,最好一开始就对保证期间进行明确约定。

.关于抵押不破租赁原则,以前《合同法》没有强调需在占有期间,现在中很常出现倒签租赁合同的情形,现在《民法典》第45条增了一个条件,强调要在实际占有期间才能发生这种抵押不破租赁的对抗力。

.关于遗失物招领,以前法律规定发布招领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现在《民法典》第38条将时间延长至年。

2.以前法律直接规定流押、流质条款无效,现在《民法典》第4条、第428条不再直接说无效,而是说在财产范围内优先受偿,这种改变凸显了对债权人的侧重保护。

3.以前法律规定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现在《民法典》第45条规定,同一财产既设立抵押权又设立质权的,拍卖、变卖该财产所得的价款按照登记、交付的时间先后确定清偿顺序,体现了抵押权与质权平等的价值取向。

4.《民法典》第679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以往的规定是生效,现在变成了成立,也就是说以前承诺借钱给别人就成立了合同,负有履行义务,现在承诺了则没有这种义务,因为合同没成立。

5.《民法典》第586条规定,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以往的规定是生效,现在变成了成立,也就是跟自然人借款合同一样,明确了实践合同的性质。

6.《民法典》第565条明确了,当事人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以提起诉讼的方式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确认该主张的,合同自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7.以前法律规定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开其病历料,造成患者损害的,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现在《民法典》第226条把造成患者损害的删除了,也就是说不管有无造成患者损害,都不妨碍医疗机构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侵权责任。

8.以前的《民法通则》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现在的《民法典》第条删除了国家政策作为法源的规定,因为在政策成为现行法律之前,是不具有规范性和国家强制性的,不能在法院裁判中作为判决依据。

9.《民法典》第2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前用的表述是精神病人,《民法典》改成了成年人,一方面避了歧视性用语,另一方面也涵盖了无精神疾病的老年人。

2.因为现在的小孩越来越聪明和早熟了,《民法典》第9条将未成年人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门槛年龄从周岁降低到8周岁了。

2.在离婚后子女抚养问题上,《民法典》第84条规定,子女已满8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这个8周岁也刚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门槛年龄。

22.在收养未成年人的问题上,《民法典》第4条规定,收养8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以前的法律规定是周岁。

23.以前法律规定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现在《民法典》第条分类讨论,无子女的可以收养两名子女,有子女的只能收养一名子女,这也体现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24.以前的收养只是限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年龄应当相差4周岁,现在《民法典》第2条规定凡是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年龄都应当相差4周岁,也就是说,无配偶女性收养男性也要受这年龄限制。

25.以前防止性骚扰的条款只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出现过,现在《民法典》第条将受害人范围扩大至男性,体现了对男女平等保护的性别理念。

26.《民法典》里人格权成立成编、侵权责任独立成编,这是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里没有的。

27.《民法典》用合同编取代了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中的债法总则,其中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被列为准合同。

28.紧急救助其实是无因管理的一种类型,但是按照无因管理的原则,管理人负有适当管理的义务,即因重大过失造成损害应承担民事责任,为了鼓励人们互帮互助,最终《民法典》删除了这一要求,减轻了救助人的注意义务。

29.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第一次提出了生活安宁的概念。

3.《民法典》第997条规定了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可以及时制止行为人的侵害行为。否则一些企业被恶意污蔑了,等到官司终结,企业可能都宣告破产了。

3.《民法典》第9条禁止以深度伪造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I换脸技术就是其中一种深度伪造方式。

32.《民法典》第9条确立的绿色原则是新确立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理念。在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中都有绿色原则的身影。

33.《民法典》第6条设立了胎儿利益特别保护制度,使用的表述是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予等,注意这个字表明是不完全列举,有利于保护胎儿利益,比如男方因车祸死亡,其未婚妻肚子的胎儿娩出后如是活体,就可由监护人代为行使抚养请求权。

34.《民法典》第85条为英烈保护条款,但表述为侵害英雄烈士等的……”,这个字为扩大解释提供了依据。

35.在定义人格权类型时,《民法典》第99条未采取穷尽列举的方式,而是说等权利,另外就算人格权编没有明确规定,只要侵害了人身自由或者人格尊严,一样可以主张侵害了人格权益。

36.房价高企,并非人人都通过买房来实现住有所居,《民法典》为保障人们享有长期稳定的居住需求,新增了居住权制度、完善了承租人相对的优先购买权、确立了承租人优先承租权。

37.《民法典》对"旅客霸座""抢方向盘"等问题作出回应。

38.《民法典》第45条明确了"亲属""近亲属""家庭成员"的范围。

39.《民法典》在胁迫婚外增了一种可撤销婚姻,即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民法典中的99个细节知识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328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