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重在励(申论范)
奖和励二字通常连用,但并不意味着一奖就能励。对奖励工作来说,奖是手段,励是目的,也是检验奖的成效的主要标志。能不能以奖促励,是检验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艺术的“试金石”。
兵书《吴子.励士》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武侯问大将吴起,如何才能激励部队士气?吴起回答:“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意思是说,君王可以设宴慰劳有功者,同时让还没立功的士兵也参而予于激励。
魏武侯采纳吴起的建议,不仅在设宴时让“上功坐前行、次功坐中行、无功坐后行”,还“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在随后与强秦作战中,魏国士兵“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取得大胜。
“只要有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征服世界。”拿破仑非常注重通过有仪式感的活动,激励全体军人赢得荣誉。《拿破仑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将军从不一奖了之,只要有条件,他总是尽可能把颁奖活动搞得很隆重,以达到激励每一名士兵的目的。
‘赏一人而天下知所趋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渴望被尊重、被肯定、被赏识。吴起和拿破仑的高明之处,在于以奖励气,注重在“励”字上下功夫,这才使部队有了“台上士兵胸前的那一枚奖章,也给了台下千百士兵很大动力”的放大效果。
军人最讲求崇尚荣誉,也最需要奖功励气。战争年代,一句“下一场硬战还交给你们打”,可以让一支部队热血沸腾、舍生忘死;和平时期,一枚奖章、一面锦旗,能够让一名军人顽强拼搏、矢志前行返回就是激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