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怎样才能讲到点子上?
“讲话要讲到点子上”,这句话数人耳熟能详,但时时、处处、事事都能做到的,相并不。
领导讲话是指导推动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讲话水平高低,关乎事业发展,关系领导干部个人形象以至党和政府形象。讲到点子上,是讲话有作用、起效用的基本前提。讲不到点子上的话,不管是官话套话,还是老话新话,统统是废话。
什么是“点子”?领导讲话的点子,就像射箭的靶子、指路的牌子、治病的方子,就是让你一听就明白在工作中“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的好法子。
那么,领导讲话,怎样才能讲到点子上呢?我体会,关键是找准抓住这么6个点:
第一,抓住“目的”这个根本点
领导开会作讲话,必定有明确的目的性,最重要的目的,是指导下级、推动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部署任务、提出要求,传授经验、教给方法,肯定成绩、指出问题,表扬先进、鞭策后进,都是指导推动工作的题中之意,是这个“大目的”之中的“小目的”。这就像我们走路行车的时候,瞄准最终目的地,把路程分解成几段一样,每一段都有个阶段性的目的地。
需要注意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最便捷的路只有一条。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秘人员起草讲话稿,不仅要有明确的目的,还要力争为实现这个目的找到最便捷的路径。
有的路是现成的,是前人开辟的、走过的,前人的经验是我们规划和选择路径的重要参考。选择这样的路,我们也不是照着走就行了,还应根据实际需要,该宽的宽,该整平的整平,让后人能够好快地通过。在的路中选出最便捷的那一条是水平,主动把路宽、整平也是水平,甚至见水平。
有的工作是全新的,没有人做过,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需要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创造性地开出一条路,或者大胆探索、披荆斩棘,在没有路的地方趟出一条路,这就大了领导讲话或起草讲话稿的难度。开新路,考验的不仅是能力,是胆识。
我这篇稿子是讲课稿,与讲话稿的写作有很相同相通的地方,就以此为例来以说明。构思稿子的时候,我首先会想:写这篇稿子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要聚焦领导讲话稿这种特殊的稿,教会读者找点子、抓点子的要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解释清楚什么是点子,然后简要说明点子的重要性,最终要结合自身经验,传授讲话讲到点子上的有效方法。基本的运思路线,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第二,抓住“需求”这个出发点
讲话是讲给特定对象听的,其作用最终取决于受的认同感、接受度。所以,无论是讲话者还是讲话稿的起草者,都要增强听意识、受意识,自觉做到“讲话看对象”。讲话或动笔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目标受,从他们的角度作换位思考,好好想一想他们需要什么、关注什么、想听什么,进而在讲话中有针对性地予以回应,避自言自语、自说自话。
领导讲话,实质上是一种工作思路、方法、经验的供给,是思想养分、智慧果实、精神产品的供给。这就要求讲话者或者讲话稿的起草者,主动从需求侧着眼,自觉在供给侧发力,这样才能提高供给质量,做到有效供给。
一篇好的领导讲话,不仅有站位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还有关爱的温度;不仅让听听得懂、听得进,还能让他们听得爽,提神、醒脑,解渴、过瘾。
就我这篇讲课稿的写作来说,目标受是希望写好领导讲话稿的读者。如果我是读者,当然希望这篇稿子既有可读性,又有实用性。可读性,意味着语言要通俗易懂,最好能举些例子,不要光讲大道理;实用性,就是其中既有“道”,又有“术”,可复制,好操作。所以,我这篇讲稿,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