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四位一体”工作法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焦佩玉+唐柏林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最小单元,是党组织在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先头阵地,提高高校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是每一个高校基层党总支急需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性的提出了“党建交流、实习培训、学生就业、教学科研”融为一体的“四位一体”工作法,为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探索开创了先河。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党组织;党建交流
党的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指按照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进行党的建设的过程。[1]习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在这段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三次“新”即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做出党建的实效。基层党组织则是党的建设的最小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校基层党建又有别于其他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对高校教师尤其是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和主阵地,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此,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党总支创造性的运用了“党建交流、实习培训、学生就业、教学科研”融为一体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积极争创先进党支部,有效的发挥了党组织对高校教育事业的领导作用,极大提高了高校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1.建立党建交流平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人民心中有如此高的威信,与她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分不开,只有党与人民群众不断交流沟通,才能将现实中的相关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使党和人民群众达成一致、形成共识,从而以党群关系和谐为出发点推进社会和谐。
党组织的沟通交流机制运行不稳定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淡薄,参与意识低;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不适宜;沟通交流体制机制本身不完善等等,这些因素都无形之中阻碍了党群的良好交流。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党群沟通交流机制,形成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的服务型政党。
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最大的服务对象就是师生群体,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他们的综合素质、知识文化水平较高,价值取向多元化,认识分析问题的视角较为深刻新颖。但是这一部分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又未完全形成,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加强对党组织的认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党组织面对这一问题,指出以师生党员为主体,组织学习交流,一反传统的“纸质”读书交流参与讨论的学习交流方法,将党群交流融入到学习中去,渗透到生活中来,与学校学院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相结合;调动并支持学生参与到教学科研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党员参与到学院党支部的管理中来,积极发表意见,创新工作方法,为基层党建注入新的活力;创建网上交流平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为解决党组织交流面窄,党组织的活动固定在自身原本的框架内难以自拔的困境,法学院党支部带头与其他基层党支部交流,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增加党员思维角度,扩宽党员视野。法学院党支部联系南充市人民法院党支部,将法庭搬进了课堂,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感受法的公平公正,使学生受到了情感和视觉的冲击。另外,学校党组织还与川北医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党组织等其他高校基层党组织进行交流借鉴学习,并且敢于跨出高校党组织的范畴与云山县等基层党组织进行交流。在这样横向纵向的交流与学习中,法学院党组织的全体成员逐步学会了全面的认识和分析问题,不断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转变,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