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硬担当践行X的初心使命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强理论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今天,我想围绕“担当”一词,以“用过硬担当践行XX人的初心使命”为题,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
什么是“担当”?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想起“担当”一词,我就会想我们在中学时学过的鲁迅一篇章里的一句话,那句话是:“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觉得,这就是担当最好的解释。我觉得,XX人的担当,就是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
一、担当彰显责任。美国前总统林肯说,“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这是从担当的责任角度来理解的。22年月5日,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人民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今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意大利议长菲科举行会见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其治国理政价值理念的宣誓。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放管服”改革等新形势、新任务,可以说是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急、人到半山路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这需要我们XX人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强化担当,开拓进取,共同创造XX美好的明天。
二、担当体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人民日报》前不久的一篇章,标题是《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这是从担当的能力角度来理解的。在一个不再是找到“铁饭碗”就管一辈子的时代,如果你不努力、没能力,任何岗位、人和人都可能被随时取代,不管你乐不乐意、高不高兴。潮水来临时,你根本无法改变潮水的方向。你所能做的是,让自己具备各种求生的能力,降低被潮水淹没的风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XX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努力把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当前,我们有的干部业务质不高,缺乏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突破新领域的理念和能力,满足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力,难以适应新形势下XX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把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能力质,夯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三、担当重在实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一部《西游记》让我们百看不厌,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饱受艰辛,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正是坚持不懈抓落实的最好诠释。最近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是湖南省常德市市委书记的一句致辞——人生没有四季,努力就是旺季,不努力就是淡季,不努力,听到的永远是别人的好消息。“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单位‘庙小’了,岗位‘屈才’了,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是不能把工作干好的”。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人生没有四季,努力就是旺季,不努力就是淡季,不努力,听到的永远是别人的好消息。渔夫出海打鱼前,并不知道鱼群在哪里,但是他坚持出海,因为他心怀梦想,相一定能够满载而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坚持了,只要选择了,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不是因为有机会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有机会。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愿景都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