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构建“四有”民情服务处理机制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2022-12-08 16:21:33 123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近年来,丹阳市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主线,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改进党员干部作风为目标,积极构建以“民需有人问、民事有人管、民困有人帮、民忧有人解”为核心的“四有”民情服务处理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功能,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组部《组工信息》、《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论坛》等都对这项工作做了宣传介绍,并被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集锦》收录。

一、背景与动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具体实践中,各基层党组织由于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因素,还普遍存在管党治党不够严、干部作风不够优、服务机制不够全、群众受益面不够广等问题,制约了服务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单打独斗”的工作现状,迫切需要多方联动的服务机制。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条线、多个部门、多个单位。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探索、提出的各种有效服务载体还存在载体过多、提法较散,不能整合资源、发挥聚集效应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市的高度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各单位力量,打破“单打独斗”局面,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积小成大的民生矛盾,迫切需要敢于担当的服务队伍。在日常生活中,因民意渠道不畅通,一些合理的民意诉求、简单的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渐而造成矛盾升级,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只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大管党治党力度,全力把党员干部打造成敢担当、会担当、善担当的服务队伍,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呼声,及时理顺民情、化解民怨、凝聚民心,融洽党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三是千差万别的群众需求,迫切需要沉到一线的工作作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服务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日益突出,不同服务主体不仅有面上民生问题的不同需求,也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只有把工作岗位前移到一线、工作重心下沉到一线,进一步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多措并举的了解群众生存、发展等各类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提供服务,才能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拓展群众受益面。

二、主要做法

1、民需有人问,倾听“零距离”。一是推行基层网格化管理。以村民小组、自然村或社区单元楼栋为单位,以100户、500人左右为标准,将全市191个村(社区)划分为2300多个网格,推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每名党小组长(网格长)联系10名党员骨干、每名党员骨干联系10名普通党员、每名党员联系30名群众的包片包责模式,全面落实服务责任。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走进每户群众家庭发放附有村(社区)干部和蹲点机关干部联系方式、便民服务事项等相关内容的民情联系卡近18万张,实现服务“无盲点”。二是建立民情信息收集机制。有效整合辖区内民警、社会工作者、楼栋长等社会化工作力量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聘请6000余名思想素质好、热心社情民意工作的党员群众代表担任网格民情信息员,通过民情每日巡查、民情日记制度等,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去年以来,全市共收集民情信息10万余条,为服务群众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建立民情信息分析研判制度,村(社区)党组织每月召开民情信息分析会,对收集到的民情信息及时分类处置。三是开展深入走访排查活动。完善基层联系点制度,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结对联系2户以上基层群众,每季度走访1次以上,听取群众诉求。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征集群众意见制度,组织基层干部定期深入基层调研,及时将群众需求、意见向有关单位反映。开展“结亲认亲、暖心连心”活动,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各级党员干部进百村、入千企、访万户,听群众诉求,访民间疾苦,征求意见建议,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2、民事有人管,服务“零缺位”。一是强化服务队伍建设。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组织全市2445个党支部以支部书记讲一次党课、党员缴纳一次党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三个一”开局,全面开展“先锋亮绩向我看齐”六大先锋行动,强化党员“四种意识”。在窗口服务单位开展“三比三争创”、“千人评议机关”等活动,推行村(社区)干部规范化管理,激发各级党员干部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全面开展党员记实管理积分考核,向全市5.2万名党员发放积分管理手册,采取党员个人亮绩、考评小组考绩、群众评绩、支部大会定绩的方式,对党员表现进行量化积分。实行基层事务专业化管理,建立劳动保障、民政事务、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专职协理员队伍,把各类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民政、计生、就业、建房等项目和社会矛盾调处、社会保障服务等纳入服务范围,实现专人专责。二是强化服务阵地建设。打造市行政服务中心、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三级服务网络,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彻底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重复跑的问题。加强“声网报屏”四位一体平台建设,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全程跟踪督办,对群众反映集中、关注度高、落实难度大的事项,实行挂牌督办,加大督查力度。今年以来,市、镇、村三级服务中心共受理群众服务事项7万余件,办结率98.53%,市民满意率98.42%。三是强化服务制度建设。制定《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构建“1+46”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分类制定市委常委会、基层党(工)委(党组)“一把手”和机关事业、村、社区、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36类共65项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以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保障服务成效。建立镇村干部便民服务代理制度,推行村(社区)干部无假日轮班和错时上班制度,公开村(社区)干部和蹲点机关干部联系方式、职责分工及代理服务事项、责任人等相关内容,畅通为民服务渠道。建立健全群众诉求事项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提升服务效能。指导各村建立健全村委会工作、村民代表议事、民主监督、民主理财、党务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约束服务行为。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江苏丹阳:构建“四有”民情服务处理机制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364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