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同志在省管企业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暨过硬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支部建设,从我们党成立不久,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1926年,党中央就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因为我们党的一些重大方针、重大政策都要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传递下去,最终需要通过支部去落实。所以,加强党支部建设是我们从革命战争时期到和平建设时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不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1927年,我们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这两场起义都遭受重大挫折,就像最近上映的电影《建军大业》上所讲的,我们费了很大的努力集合了这么一支队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在战斗中被打垮。这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始反思失败的原因,很重要一条就是我们没有真正掌握军队,没有真正掌握革命核心力量,关键是思想不统一,最根本的表现就是最基层拿枪的人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号令。因此,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思想统一、政令统一,必须把党的思想、策略渗透到基层。所采取的方式就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党员来统一思想,从而控制我们党的革命核心力量,最终才能够获取胜利。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必须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起义失败后,队伍撤退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同志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改编最大的成果、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加强党支部建设,把支部建在连上,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一直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一”前的讲话中强调,人民军队要永远听党的指挥。把支部建在连上,在战争时期是这样,在和平时期也是这样的,凡是我们基层组织混乱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极大的挫败。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克服的一切困难,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依靠我们基层的党支部、基层的党小组、基层的党组织。
前段时间,省委、省政府推进济钢产能调整这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件大事。济钢从1958年建厂,有59年的历史,为我们山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就需要济钢做出贡献。两万多人需要就近安置,需要重新分流再就业,在这期间,除了在制定政策、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中精心谋划、周密安排,发挥最关键作用的还是我们的基层党支部。在整个产能调整过程中,省委、省国资委党委一直强调山钢集团、济钢必须发挥党组织作用,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润物细无声,2000多名党支部书记、支委、党小组组长在第一线做工作,这些同志自身还面临着分流,这需要很高的境界。所以说,没有这些同志在一线做工作,济钢产能调整就不会这么平稳。因此,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的建设至关重要的是发挥基层的基础作用。基层基础夯实了,我们党的执政力量基本上就巩固了。
上午看了枣矿集团推进过硬党支部建设现场后,我很受启发、触动很深。在座的同志要学习借鉴枣矿集团在过硬支部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不论是付煤公司还是高煤公司,工作做得好、经验提炼得好、现场准备得好、解说得非常充分,不少好的做法可以复制,我感觉收获很大,有几个特点很突出:
第一,创新氛围浓。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感觉我们的党建工作没有拘泥于传统支部建设的惯性思维,而是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围绕中心打造支部,工作的方法、方式都非常灵活,都很有特色。
第二,求实、务实、扎实。所有的支部建设全部围绕着改革发展、企业管理、效益提升,围绕着整个凝聚力的提升,这就是求实务实。在听介绍的时候,每一名党员同志、每一个党支部书记都没有脱离生产经营去谈怎么抓支部建设,都是三句话就到了本行,而且在生产经营的成效上也体现了过硬支部建设的成果。
第三,思路非常清晰。这些支部抓党建,一招一式都符合党章的要求,符合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符合国有企业特别是厂矿企业的特点。
第四,无缝隙、全覆盖、零死角。在高煤公司食堂的参观让我很有感触。一个小餐厅,餐饮部门,能够牢牢把握为整个主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作用。“小食堂、大世界”,里面发生了很多小故事,比如,能将一名年轻职工从一个欠十几万网费的网瘾“问题青年”,转化成为一名工作骨干,这说明我们的同志们做了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很有内涵,也很受感动。一个班组提供几百个菜品,这样抓住了职工的胃,职工还能跑吗?这就是为企业做贡献。
所以听了、看了这些工作之后,我的体会是,党的建设不是虚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融入在我们所有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过程。就是通过抓党建来激发我们干事业的活力,以我们事业的成功来评判我们党建工作的成效。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都很好,我看还有四个单位作了书面交流。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关于下步的工作,我讲几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