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题: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系列述评之五
新华社记者黄小希、史竞男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崭新局面。
浪奔潮涌,风卷万里。回望不平凡的5年,更加高举的旗帜、更加强劲的主旋律正能量、更加深入人心的核心价值观、更加稳固的宣传思想阵地,进一步筑牢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点亮了指引中华巨轮的精神灯塔,唱响了激发奋进豪情的时代强音。
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为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今年8月,100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为道德星空再添璀璨光辉。
5年来,一批批榜样模范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
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一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正确的思想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表示,这种价值导向、思想引领、精神动力,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梦想前进的方向。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带头走正路扬正气。
从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制定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再到一个个家庭涵养家风、争创“最美”,人民群众勇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全民行动、人人参与的局面正在形成。
从对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到出台指导意见促进核心价值观由“软性要求”向“硬性规范”转变,再到今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总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制度建设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器。
不断落细,不断落小,不断落实。
5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浸润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彰显出日益强劲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2016年3月31日,中央文明办在宁夏吴忠市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3月“中国好人榜”,108位群众身边的好人上榜。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阵地更加稳固:强化政治担当,严格落实责任制,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
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性原则和党管媒体原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社会转型期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对意识形态工作在认识上的深化、创新和发展。
意识形态领域各条战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完善“责任链”,种好“责任田”。中央出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意识形态工作纪律的刚性约束明确清晰。各级党委(党组)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
5年来,明责担责、追责问责的作用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中央巡视工作安排,充分发挥政治巡视的利剑作用,十八届中央巡视对宣传、文化、新闻等单位进行了全面政治“体检”,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到位列入“问题清单”,为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担当精神敲响警钟。
——握住“方向盘”,画好“同心圆”。各级党媒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确保各方面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5年来,耳目喉舌、桥梁纽带的功能更加强大。党的新闻媒体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