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报、规划建议及2本辅导百问编撰)
一、单选题
1.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何时在北京举行?()
A.2025年10月18日至21日
B.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
C.2025年10月22日至25日
D.2025年10月25日至28日
2.出席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中央委员有多少人?()
A.158人
B.168人
C.178人
D.188人
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由谁主持?()
A.习近平
B.李强
C.中央政治局
D.中央委员会
4.全会审议通过了什么重要文件?()
A.《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B.《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C.《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的特点是什么?()
A.平稳顺利
B.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C.充满机遇
D.挑战重重
6.“十四五”时期,我国有效应对了什么重大冲击?()
A.金融危机
B.世纪疫情
C.自然灾害
D.国际制裁
7.“十四五”时期,我国隆重纪念了什么重大事件80周年?()
A.新中国成立
B.改革开放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8.“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什么地位?()
A.起步阶段
B.收官阶段
C.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D.转型阶段
9.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过程?()
A.跨越式发展
B.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
C.线性前进
D.波动上升
10.“十五五”时期是什么时期?()
A.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阶段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冲刺阶段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巩固阶段
11.“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什么?()
A.高速增长
B.高质量发展
C.稳定发展
D.创新发展
12.“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A.投资拉动
B.改革创新
C.消费驱动
D.出口导向
13.“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A.经济增长
B.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C.国际地位提升
D.科技领先
14.“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什么?()
A.经济实力
B.军事实力
C.全面从严治党
D.文化软实力
15.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性指标是什么?()
A.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科技实力全球领先
D.军事力量最强
16.“十五五”时期要求经济增长保持在什么区间?()
A.高速增长
B.合理区间
C.中低速增长
D.零增长
17.“十五五”时期要求全要素生产率如何变化?()
A.下降
B.保持不变
C.稳步提升
D.快速提升
18.“十五五”时期要求居民收入增长与什么同步?()
A.物价上涨
B.经济增长
C.人口增长
D.财政收入增长
19.“十五五”时期要求劳动报酬提高与什么同步?()
A.企业利润增长
B.劳动生产率提高
C.通货膨胀率
D.GDP增长率
20.“十五五”时期要求什么群体持续扩大?()
A.高收入群体
B.中等收入群体
C.低收入群体
D.贫困人口
21.“十五五”时期要求居民消费率如何变化?()
A.下降
B.保持不变
C.明显提高
D.小幅提高
22.“十五五”时期要求内需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什么作用?()
A.辅助作用
B.主动力作用
C.平衡作用
D.调节作用
23.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全链条推动哪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A.房地产、金融、商贸
B.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
C.农业、轻工业、服务业
D.教育、医疗、文化
24.“十五五”时期为什么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
A.减少对外依赖
B.提升国际竞争力
C.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D.降低研发成本
25.如何理解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A.集中在发达地区
B.各地区独立发展
C.统筹区域创新资源,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格局
D.依赖国外技术
26.如何理解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A.减少企业创新投入
B.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C.限制企业创新
D.主要依靠科研院所
27.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的重点是什么?()
A.引进国外人才
B.减少人才培养
C.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D.依赖技术引进
28.如何理解优化高校布局、分类推进改革、统筹学科设置?()
A.所有高校同一模式
B.减少高校数量
C.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D.重点发展文科
29.怎样理解促进人才区域协调发展?()
A.人才集中在发达地区
B.限制人才流动
C.优化人才区域布局,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D.主要依靠国外人才
30.为什么要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A.跟风国际趋势
B.推动人工智能与各产业深度融合
C.减少就业岗位
D.替代人类劳动
31.怎样理解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紧密结合?()
A.民生投入与消费无关
B.在改善民生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C.减少民生投入
D.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32.怎样理解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A.只投资物质资本
B.只投资人力资本
C.统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更加注重投资于人
D.减少投资规模
33.怎样理解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
A.减少公共服务支出
B.保持现有比重不变
C.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主要依靠市场提供公共服务
34.怎样理解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效益?()
A.追求投资规模最大化
B.只关注投资速度
C.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
D.减少投资规模
35.怎样理解形成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
A.恶性竞争
B.价格垄断
C.完善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
D.政府定价
36.怎样理解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
A.各地区标准不一
B.流通环节越多越好
C.建设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
D.减少流通环节
37.为什么要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发展?()
A.只支持大企业
B.只支持小企业
C.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生态
D.企业各自为战
38.如何理解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司法监督?()
A.扩大强制措施适用范围
B.减少监督
C.依法保护企业和公民合法权益
D.强化行政干预
39.怎样理解推进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存量国有资产盘活共享?()
A.资产闲置浪费
B.各单位独立使用
C.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D.减少国有资产规模
40.如何理解依法有效盘活被查封冻结财产?()
A.延长查封冻结期限
B.财产长期闲置
C.在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D.增加查封冻结力度
41.怎样理解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A.依赖外部需求
B.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C.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D.出口导向型经济
42.“十五五”时期为什么要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A.减少制造业规模
B.防止产业空心化
C.只发展服务业
D.降低工业化水平
43.为什么要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
A.保持传统模式
B.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C.减少企业数量
D.强化行政管控
44.为什么要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A.依赖传统产业
B.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C.减少产业规模
D.集中发展农业
45.怎样理解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A.只关注当前产业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测试选择题100道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712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