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周广播稿
文明礼仪之声
《让语言之花在你我心间绽放》
红领巾广播站第1期播稿
时间:2025年11月17日星期一
地点:红领巾广播室
播音员:
队员1:敬爱的老师们:
队员2: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队员2:唤醒你的耳朵,触摸你的心灵,用电波传递温暖,用声音传播正能量,红领巾广播站与你相约。让我们一起在广播中绽放光彩,书写美好校园篇章。
队员1:我是播音员×××
队员2:我是播音员×××
队员1:最近,江西一位小学老师的课堂引导视频火了,面对同学们满口“包的”“666”这些网络热梗,老师温柔又坚定地引导大家思考:“我们能不能用更丰富、更优美的表达来传递心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语言的魅力”这个话题。
队员2:网络热梗就像一阵风,“包的”“666”“绝了”这些词确实能让我们在网络聊天时快速表达情绪,找到“原来你也懂这个梗”的共鸣。可你有没有发现,当这些热梗成了“口头禅”,我们好像越来越不会“好好说话”了。想夸同学厉害,只会说“666”;想表达开心,只会说“绝了”……当多元的情感被压缩进几个流行词里,那些独特的、细腻的感受,是不是就被悄悄藏起来了呢?
队员1:同学们,在网络热梗之外,还有一个无比辽阔又精妙的语言世界呀!咱们的语文课本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将士的坚定;“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的酣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秋日的壮美……这些文字,经过岁月的沉淀,依然能让我们的眼睛一亮、心头一振。
队员2:咱们不是要和网络热梗“对着干”,而是要学会在不同场合“好好说话”。在和朋友线上聊天时,偶尔用用热梗很有趣;但在课堂发言、写作文、和长辈交流时,咱们可以试试把热梗换成更精准的表达。比如,把“包的”换成“我势在必得”,把“绝绝子”换成“妙不可言”,是不是瞬间就有了文化味儿?
队员1:语言教育不只是学几个新词,更是传承文化、锻造思维。当我们愿意花时间去琢磨“怎么说更好”,我们的内心会更丰盈,表达会更有味道。老师期待我们说“文明的话、优美的话、生动的话”,其实是盼着我们成为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时代视野的小小沟通者。
队员2:从今天起,咱们可以试试做个“语言小侦探”:读书时,把喜欢的优美句子抄在积累本上;聊天时,不仅自己不说粗话、脏话,遇到同学频繁用简单热词时,也可以善意提醒:想想“这句话能不能换个更有意思的说法”;写作业时,试着用学过的诗词、成语给文字“化个妆”。当你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形容同学的才华,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励自己进步时,你会发现,语言的魅力能让你闪闪发光!
队员1:一句优美的话,像春风一样温暖;一段生动的表达,像彩虹一样绚烂。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戒掉语言的“懒惰”,一起努力,让从我们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朵朵美丽的花,芬芳我们的校园,点亮我们的童年!
传承红色基因
《永远的“骄杨”—致敬英烈杨开慧》
时间:2025年11月18日星期二
地点:红领巾广播室
播音员:
队员1:敬爱的老师们:
队员2: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队员1:总有一种声音让你温暖,总有一种声音让你回味,我们把真诚融入电波,我们把真情化成祝福,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啦!
队员1:我是播音员×××
队员2:我是播音员×××
队员1: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每当看到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我们总会想起那些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队员2:是啊,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位伟大女性的故事,她就像一道永不熄灭的霞光,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她就是——杨开慧烈士。
队员1:1901年,杨开慧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书香门第。她从小就是个追求进步、思想独立的新女性。在父亲的熏陶下,她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心中早早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队员2:后来,她结识了为革命奔走的毛泽东同志。他们志同道合,并肩前行。在那些风雨如晦的年代,杨开慧不仅是毛泽东的生活伴侣,更是他最亲密的战友和坚定的支持者。她协助他整理文稿,照料他的生活,无论环境多么艰险,她都坚定地站在他的身边。
队员1:然而,革命的道路充满了荆棘。1930年,红军撤离长沙后,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湖南。因叛徒出卖,杨开慧不幸被捕。敌人知道她的身份,如获至宝,妄想从她口中得到党的秘密和毛泽东同志的下落。
队员2:在阴暗潮湿的监狱里,敌人对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是,杨开慧的意志像钢铁一样坚硬。她对敌人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要我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队员1:“除非海枯石烂!”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啊!她深知,放弃信仰就意味着背叛,保护组织和同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在狱中,她最牵挂的是她的三个年幼的孩子,特别是毛岸英。她将浓浓的母爱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写进了留给儿子的遗嘱里。她告诉孩子要继承父志,为伟大的革命事业继续奋斗。
队员2:1930年11月14日,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日子。年仅29岁的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队员1:杨开慧牺牲后,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把她的遗体安葬在老家的山坡上。多年后,毛泽东得知她的事迹,写下“我失骄杨君失柳”的诗句,这“骄杨”二字,正是对她最好的赞美——她像一株挺拔的杨树,在风雨中从不弯腰,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
队员2:队员们,杨开慧烈士牺牲时,还非常年轻。她本可以拥有安逸的生活,但为了千万劳苦大众的解放,她选择了最艰难、最危险的道路。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队员1:如今,我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享受着和平与幸福的生活。这一切,正是由无数个像杨开慧奶奶一样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队员2: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把对先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学习杨开慧奶奶信念坚定、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