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2025年度入河排污口监管工作总结报告(精品)

2025-11-20 15:20:10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2025年以来,XX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治理相结合,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作为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抓手,全链条推进排查溯源、分类整治、长效管控等重点任务。通过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实施工程化治理措施、强化智慧化监管手段,区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实质性改善,为XX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基本情况

(一)排查溯源工作全面开展,基础底数精准掌握

XX区立足辖区水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断面分布特征及污染源实际格局,科学划定重点排查区域、一般关注区域和其他覆盖区域,分类施策推进排查工作。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巡查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人工徒步实地核查,构建立体化、无死角调查网络。截至2025年10月底,累计排查入河排污口数量达1390余个,实现全域主干河流、重点支流入河排放点源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区入河排污口“一张图”动态监管体系,将空间地理信息、责任主体属性、排放特征数据等要素集成于统一平台,实现可视化、数字化管理。同步建立排污口管理台账与问题清单,逐口完善档案资料,全面落实“一口一档”精细化管理要求,为后续整治工作奠定坚实数据基础。

(二)整治销号任务扎实推进,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针对排查发现的各类问题排污口,XX区依据责任主体归属、行业排放属性及污染负荷特征,坚持“一口一策”精准施治原则,制定差异化整治方案。统筹利用一般债券资金620万元,重点投向污水收集管网完善工程,累计新建及改造管网12.32公里,有效消除管网空白区与收集盲点。在农村地区,新建三格化粪池2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1座,同步推进配套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削减入河污染负荷。对非法设置、无明确责任主体且污染严重的排污口,依法实施永久封堵措施。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销号任务70个,其中规范整治达标排放53个,清理合并重复设置16个,依法取缔非法排污口1个。经评估,整治完成后,相关河段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关键污染物浓度同比平均下降15%-20%,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

(三)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监管手段创新突破

XX区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水环境管理新路径,启动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计划对辖区10个重点入河排污口安装高清视频监控及水质在线监测设施,实现流量、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核心指标的实时采集与传输。通过设施标准化、监测系统化与平台集成化举措,逐步构建“权责清晰、管理规范、监管到位”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步开发建设集“排查、整治、监测、管理”于一体的入河排污口动态管理平台,整合遥感影像、现场核查、在线监测等多源异构数据,推动排污口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该平台具备数据自动比对、异常预警、责任追溯等功能,显著提升了监管响应速度与决策科学性。

(四)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有效建立,工程项目落地见效

2025年度,XX区将入河排污口治理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保障序列,争取并到位一般债券资金620万元,专项用于监管能力建设与工程治理。资金使用严格执行绩效评价制度,确保投向精准、效益最大化。除前述管网建设、处理设施项目外,资金还覆盖监测设备采购、平台开发运维、第三方技术服务等关键环节。通过政府主导、多渠道筹措的投入机制,破解了基层监管资金瓶颈,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五)监管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协同联动格局初步形成

XX区以排污口“查、测、溯、治”为主线,明确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抓总职责,细化住建、农业农村、水利等相关部门协同责任,压实镇街属地管理责任及企业主体责任。建立月度调度、季度评估、年度考核的推进机制,将排污口整治成效纳入河长制、生态环境目标责任书等考核体系。通过跨部门联合执法、问题交办督办、整改情况“回头看”等手段,形成监管合力,确保问题不反弹、治理见长效。

二、存在问题

当前工作虽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面临若干深层次困难与挑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XX区2025年度入河排污口监管工作总结报告(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626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