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攻坚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总结前段工作,分析当前极为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对年末的反诈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XX同志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区的总体情况,分析了当前防控的薄弱环节,讲得非常具体、客观;几个镇街和单位的负责同志也作了发言,态度坚决,措施务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反诈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今年以来,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总遵循,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协同作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打防管控宣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公安机关的同志们,持续奋战在打击犯罪的第一线,付出了艰辛努力。从数据上看,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今年1至10月,全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了12%,涉案总金额同比下降了8.5%,破案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则分别同比上升了15%和18%,成功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这些数据背后,是全区反诈工作者的不懈奋斗,也是“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格局初步形成的体现。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一是案件总量高位运行,反弹压力巨大。尽管立案数有所下降,但整体基数依然庞大。尤其是今年第三季度以来,案件数量出现了明显反弹,9月份、10月份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这说明犯罪分子的作案势头并未得到根本性遏制,稍有松懈,战果就可能得而复失。
二是作案手法迭代升级,防范难度陡增。传统的“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等诈骗手法尚未绝迹,以AI换脸、虚假投资理财、网络游戏装备交易、刷单返利等为代表的新型复合式诈骗又层出不穷。犯罪分子利用新技术、新业态,精心设计骗局,迷惑性更强,甄别难度更大,导致部分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企业财会人员等群体频频中招,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是追赃挽损任重道远,群众痛感强烈。由于犯罪链条的跨区域、跨国境特性,以及资金流转的快速化、隐蔽化,导致案件侦破和资金查扣冻结的难度极大。今年前十个月,全区因电信网络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仍高达数千万元,但追赃挽损率仅为19%,这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巨大差距。每一笔被骗走的钱,都是群众的血汗钱、养老钱、救命钱,背后牵动的是一个个家庭的安宁与幸福。
四是行业内鬼与黑灰产业屡禁不绝,治理根基不牢。“两卡”犯罪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源头活水。一些利欲熏心之徒,非法开办、买卖、租借“两卡”,为诈骗犯罪提供“作案工具”和“洗钱通道”,形成了庞大的黑灰产业链。一些行业监管存在漏洞,少数从业人员甚至沦为犯罪分子的“内应”,这些源头性、根源性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反诈斗争就难以取得根本性胜利。
同志们,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绝不仅仅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也绝非简单的刑事治安问题。它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事关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根基。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人民战争”。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讲政治、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扛起这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民生担当。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构建“三不”一体化协同治理新格局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运用法治思维,实施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紧紧围绕构建“不敢骗、不被骗、不帮骗”的“三不”一体化工作体系这一总体目标,坚持“以打促防、打防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四专两合力”工作理念,牢牢抓住“五项重点”和“三个关键”,推动反诈工作向纵深发展。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度假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攻坚会上的讲话(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606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