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事关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2025年以来,XX市坚持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重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源头预防、动态监管、依法惩处”的工作主线,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强化责任落实,全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治理欠薪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5年工作基本情况
202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系统化思维和精细化管理,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迈上新台阶,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防线愈发坚实。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高效协同治理格局
始终坚持高位统筹,将治理欠薪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年内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判形势,精准部署任务,确保各项决策落地生根。在严格执行《XX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刚性考核倒逼责任落实,有效激发了各单位主动治理的内生动力。为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市级层面先后印发了《XX市治理欠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与《政府国企项目欠薪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旗区属地责任与行业监管责任的划分,成功构建起“市级统筹协调、旗区分级落实、部门协同联动”的立体化工作格局,为全市治理欠薪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运用智慧监管,实现欠薪风险动态清零
深度融合传统监管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实施“铁脚板+大数据”的立体化监管模式。年内,市级层面组建了9个专项督查组,深入一线,对全市范围内超过160个在建项目开展了全覆盖、无死角的实地督导检查。与此同时,充分发挥XX自治区工程建设领域农牧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的“千里眼”作用。例如,督查组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发现,某旗区一项目于8月份平台记录考勤在岗114人,但其工资专用账户仅显示发放96人份工资,存在18人的薪资发放缺口。经督查组立即介入核实,查明部分人员因个人银行卡被冻结等原因,由施工单位通过线下现金方式结清了工资。针对此情况,督查组随即督促总包单位补齐监管漏洞,要求其详细梳理考勤记录,为线下支付人员制作专属工资台账,并附上签收凭证等佐证材料上传至平台,最终实现了“人员、岗位、薪资”三项信息的精准匹配与闭环管理。截至目前,通过此类智慧监管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已累计推动整改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工资专户资金拨付不足额、考勤与发薪人数不匹配等各类问题1160条。全市已有993个工程建设项目被纳入监控预警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累计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6.69万人,通过平台代发工资总额达4.72亿元,成功监测并处置各类预警信息11207条。为确保平台监管效能最大化,同步建立了平台数据“每日提醒、每周调度、每月通报”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了对欠薪风险的动态预警与即时干预。
(三)聚焦关键环节,创新资金链穿透式督导
针对工程建设领域中,各项目因合同约定不同导致工资发放时间存在差异、容易引发监管盲区的问题,市里创新建立了“分类调度、精准督导”机制。具体做法是,按照各项目合同约定的“每月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前发放工资”等不同节点,分别建立督导台账,实施分类管理、挂图作战。同时,紧盯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这一关键领域,有效运用“四函一单”工作法,强力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拨付人工费用,从资金源头消除欠薪隐患。今年7月,监控平台预警显示,XX工程建设一期项目未能在合同约定的15日前完成当月工资发放。经核实,原因为建设单位人工费用拨付延迟。市治欠办立即启动“四函一单”程序,首先向建设单位下发提醒函,在未得到及时响应后,随即发出催办函。通过层层加压,在3个工作日内便成功推动该单位补足了228万元的人工费用缺口,有效化解了一起潜在的群体性欠薪风险。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下发提醒函9份、催办函6份,推动相关单位补足人工费缺口共计425.24万元,资金链穿透式监管的成效日益凸显。
(四)畅通维权渠道,形成线索处置闭环管理
致力于构建覆盖全面、响应迅速的劳动者维权体系。线上,持续畅通国家欠薪线索反映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全国及全区统一的投诉渠道;线下,在市、旗区两级人社部门均设立了专门的劳动维权投诉接待窗口,安排专人值守,确保劳动者诉求“有人听、有人管”。截至目前,通过上述全口径渠道累计接收劳动者维权线索10971条,所有线索均已按规定程序处理,办结率达到100%。为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XX市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了属地化欠薪线索移动处置平台“XX维权码”。劳动者仅需通过手机扫码,即可一站式完成欠薪投诉信息提交、案件办理进度查询、相关法律法规查阅等操作。今年8月,农民工于师傅通过“XX维权码”反映某建设公司拖欠其8000元工资。属地维权部门在平台收到线索当日即完成受理分派,并在5个工作日内迅速介入协调,成功帮助于师傅追回了全部欠薪。截至目前,“XX维权码”累计受理投诉422条,超过78%的诉求在属地层面得到了快速高效化解。为确保案件办理质量,市级层面建立了对已办结线索的“全口径回访”制度。通过电话逐一核实,累计回访已办结线索4900余条。针对回访中发现的684条存在“协议未完全履约、核心诉求未根本解决”等问题的线索,建立“回头看”专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单位,将案件全部退回各旗区重新办理,并由市级层面实时跟踪督办。截至目前,进入“回头看”台账的案件中,已有62%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不仅实现了“每案事实清楚、结论准确”,更推动了“案结事了、群众满意”的最终目标。
(五)深化部门联动,凝聚齐抓共管强大合力
积极践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并将其延伸应用于治理欠薪工作,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的主要行业主管部门,层层压实监管责任,强化协同治理。在工作实践中,人社部门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高效的线索移交和联动处置机制。今年7月,人社部门在接到关于某住建领域项目拖欠5名农民工工资的投诉后,在受理的同时,第一时间将线索同步转交至市住建部门。两部门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联合调查与约谈,仅用5个工作日便形成合力,成功为5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共计5.98万元。这种联动模式有效破解了以往单一部门执法的局限性,提升了处置效率。目前,全市人社部门已累计向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转交相关线索440条,通过协同作战,已成功化解193条复杂欠薪问题,部门联动的治理效能得到充分彰显。
(六)创新普法宣传,营造尊法守法良好氛围
坚持将普法宣传作为源头治理的重要抓手,多维度、分层次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4月28日,市人社局在全区率先推出“劳动者维权护薪”专题二维码。该二维码整合了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规范化指导手册、企业“开工第一课”权责清单、劳动维权热点问题解答等8大类实用内容,成为一个“移动的维权知识库”。通过市级主流媒体“XX融媒”、人社部门官方网站以及在线下工地张贴海报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目前该二维码累计访问量已突破1万人次。此外,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系列专题培训。4月,启动了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专管员培训班,超过100名企业专管员参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7月,围绕新修订的《XX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100余名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增强了企业家的合法用工意识;8月和9月,又相继召开了覆盖150余名行业监管及银行负责人的整改整治工作培训会,以及面向全市劳动监察、维权、仲裁等条线300余名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有效提升了保障工资支付全链条工作人员的协同处置与“双驻双查”能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5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情况报告(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580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