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资
料
汇
编
目录
第一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1
第二讲朱毛红军和古田会议………………………………3
第三讲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7
第四讲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9
第五讲延安整风与党的团结统一……………………………12
第六讲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13
第七讲建立新中国构想及其实践……………………………15
第八讲抗美援朝的决策及其影响……………………………16
第九讲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8
第十讲党对中国社会注意建设道路的探索…………………21
第十一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24
第十二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和历史性变革………27
购买网站会员赠送QQ群会员,请会员朋友联系网站客服微信【bbxzwk】加群
第一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教授谢春涛
一、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
(一)坚定捍卫国家民族利益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坚持八年之久也得益于共产党人的努力;
3.共产党的部队消灭牵制了大量日伪军;
4.共产党的部队英勇抗日,绝不投降。
(二)共产党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1.打土豪,分田地;
2.减租减息;
3.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三)共产党实行高度的民主
1.在根据地实行普选;
2.投豆法;
3.“三三制”。
(四)共产党人高度廉洁
1.陕甘宁边区是最进步的地方;
2.国民党腐败透顶;
3.朱自清先生的遭遇;
4.中央研究院81位院士仅有9位去台湾。
二、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一)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
1.建立军管会;
2.协商产生临时性政权;
3.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正式政权。
(二)恢复了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1.给农民分了土地;
2.让工人成了主人翁;
3.帮助资本家恢复和平和发展生产。
(三)荡涤了帝国主义的污泥浊水
1.“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订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四)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
三、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
(一)犯错误的动机愿望是好的
1.“大跃进”运动:领导人急,又没有经验;
2.“文化大革命”也不是所谓“权力之争”。
(二)犯错误期间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1.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基础;
2.“两弹一星”的突破;
3.培养了一批人才;
4.外交上的成就。
(三)领导层同老百姓同甘共苦
1.毛泽东八个月不吃红烧肉;
2.带头降工资;
3.给党外人士特供。
(四)深刻总结错误的教训
四、为什么能取得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绩就?
(一)坚持解放思想
1.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与时俱进;
2.苏东地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停止了。
(二)坚持体制改革
1.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三)坚持对外开放
1.带来了外国的资金、设备、技术;
2.带来了外国的资源能源;
3.带来了外国的市场;
4.带来了外国的先进理念、制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泛吸纳人类人民共同成果的社会主义。
几点启示:
1.中国共产党是有远大理想追求的党;
2.中国共产党是有科学理论引领的党;
3.中国共产党是有选贤任能机制的党;
4.中国共产党是有严明纪律规矩的党;
5.中国共产党是有自我革命精神的党;
6.中国共产党是有强大执政能力的党。
第二讲朱毛红军与古田会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罗平汉
一、朱毛红军的由来与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
(一)朱毛红军的由来
1.毛泽东上井冈山的过程: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受到远比自己强大的反革命军队的抵抗,受到重大损失,毛泽东当机立断,放弃攻打长沙。
▲9月19日,起义军向南转移到组织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
▲9月29日,毛主席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主要内容:
①把不足一千人的部队收编成一个团,称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
②在部队内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样,不许打骂士兵,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
③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班、排设党小组,支部建在连上,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书记担任。
▲10月13日,起义军到达了井冈山脚下宁岗县,召开前委会。
▲10月17日,毛主席在井冈山开创以宁冈为大本营的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朱德上井冈山的过程:
▲1927年8月,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在潮州、汕头等地区遭受重大失败后,转移到湘南地区。
▲1928年2月,朱德、陈毅组织了湘南起义,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起义军不得不转移到井冈山。
3.朱毛红军的产生:
▲1928年4月,毛主席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和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军在江西宁岗县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根据中共中央要求,改为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就是朱毛红军。
(二)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
▲1928年4月,红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朱德、陈毅为委员的红四军军委,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军委。
▲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毛泽东担任特委书记。此后,毛泽东不继续担任军委书记,由陈毅担任军委书记。
▲1928年6月16日,中共湖南省委要求取消红四军军委,另外成立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指挥湘南党务及群众工作,毛泽东为前委书记,不再担任特委书记。
▲1928年7月,为了阻止湘赣两省国民党军汇合于井冈山,红四军决定,第32团留守井冈山,朱德、陈毅率第28团、第9团进入湖南境内,攻击湘军的后方基地陵县(今茶陵),毛泽东率31团进攻宁岗,从东西两个方向来夹击湘军。士兵委员会出现极端民主化倾向,1928年7月下旬,第28团、第29团回到湘南途中受到巨大损失,第29团几乎全部散失,这就是井冈山历史上的“八月失败”。
▲8月13日,毛泽东率31团和朱德、陈毅的28团汇合,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红四军主力重返井冈山,并取消前委,成立组织行动委员会,毛泽东为行委书记。
▲11月6日,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中央6月4日来信,决定根据中央指示决定重新成立红四军5人前委,毛泽东为书记。
▲11月14至15日,中共红四军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选23人组成军委,朱德为书记。既有前委,又有军委,前委领导军委。
▲1928年1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到达井冈山。
▲1929年1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会剿,红四军前委在宁岗县召开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常委及边界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由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留守井冈山。
▲1929年2月初,红四军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军委暂时停止办公。
▲2月11日,红四军消灭尾追之敌800余人,取得下井冈山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
▲3月14日,红四军在长汀歼灭郭凤鸣部2000余人,占领闽西,全军第一次实现了统一着装。
▲4月1日,红四军回到瑞金。
▲4月3日,毛泽东、朱德收到中共中央2月7日的来信(二月来信),主要内容有:
①红四军将武装力量分别散落到各乡村去,部队的大小可以依照条件的许可定为数十人至数百人,不要超过500人,应尽可能地在农民中间发动农民日常斗争,组织广大的土地革命。
②朱德、毛泽东离开部队到中央工作。
▲4月5日,红四军前委召开会议,认为中央二月来信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后来,蒋桂战争爆发中央改变了“二月来信”提出的一些意见。
二、关于临时军委的不同意见与中共红四军七大
(一)关于临时军委的不同意见
背景:在离开井冈山的一段时期,红军的处境比较困难,红四军内部包括高级领导干部对井冈山时期以及下山后的一些政策和做法产生了各种议论。如:对红军中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和政治的关系、红军与根据地建设的问题、怎么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军事和政治是什么关系、党代表与军长的关系怎么处理等等问题。
争论的起因:
(1)前委与军委的职权如何划分。
(2)小团体主义的影响。
(3)政治工作人员与军官的关系如何处理。一是政治工作人员与军官平等,结发夫妻式;二是把政治工作人员权力只限于政治训练;三是军官需听命于政治工作人员;四是政治工作人员
与军官平等,由党内书记统筹,一切工作归支部。
▲1929年5月底,红四军前委在福建永定召开会议,就各类领导与党的领导、前委与军委的分权问题发生了比较激烈的争论。讨论关于是否要设立军委的问题
▲6月14日,毛泽东给林彪的回信中认为在红四军内部所发生的各种争论不是个人权力的问题,而是思想认识问题,是党与红军的关系问题。
(二)中共红四军七大
▲1929年6月22日,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召开,大会由陈毅作报告,陈毅当选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会上极端民主化倾向。用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对于这次争议《决议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士兵党员的经济、背景复杂,思想认识不一致
(2)负责同志间工作方式和态度不好,引起的一些纠纷
(3)组织上不完备,机制较多,责任都很重,爱多管事
(4)新的理论批评,旧的习惯反省
(5)过去党缺乏批评精神
三、“中央九月来信”与古田会议的召开
(一)“中央九月来信”
▲1929年8月,陈毅到上海向中央汇报红四军工作。
▲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给红四军前委指示信(“九月来信”)
关于朱德与毛泽东的关系专门做了指示:
红军是生长在与敌人的斗争中的,他的精神主要是要对付敌人,而红四军前委在处理朱毛问题存在四个方面的缺点:
①没有引导群众注意对外斗争,自己不想办法而叫下级自由讨论,客观上存在放任内部斗争;
②政治上没有指出政治路线;
③削弱了前委的权利,客观的助长了极端民主化的发展;
④对于朱毛问题,没有顾及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指出要求前委要解决上述四条问题,并明确提出了解决办法:①团结全体同志努力向敌人斗争;②树立无产阶级威信,与一切无产阶级做坚决的斗争;③恢复朱毛两同志在群众中的信仰;④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
(二)古田会议的召开
▲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案》,毛泽东重新当选为前委书记。
《古田会议决议案》的主要内容:
1.红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团体,必须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
2.解决民主极端化问题,要开展集中指导下民主生活。一是党的领导机关正确的指导路线;二是上级机关明了下级机关和群众的情况;三是党和各级机关的解决问题不要太随便,一经决议就坚决执行。
3.关于执行会议决议:一是到会的人要尽量发表意见;二是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
4.党员要明白批评的目的是增强党的战斗力,增加党的团结。
5.注重党员质量,党员的条件:(1)政治观念没有错误,
(2)忠实,(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4)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吃鸦片不赌博。
第三讲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高中华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一)为什么长征——战略转移?
“左”倾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已经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违背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来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
1.“左”的路线:六大以来政治路线为政治上的关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和组织上的惩办主义。
2.军事上的失败:四次军事反围剿胜利局面被打破:①1931年11月召开了赣南会议,撤销了毛泽东苏区中央局代书记职务;
②1932年召开宁都会议,撤销了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③博古对李德“放纵其越权”。
3.经济上的枯竭:迷信苏联经验和模式,要求平分一切土地,最后发展成为在政治上、经济上消灭地主、消灭富农、损害中农,极大破坏了农民运动,造成了与农民的隔离,农民离开了根据地。
(二)怎么长征?
1.长征军事计划,未在政治局讨论,这是严重的政治错误……当时“三人团”处理一切。
2.湘江惨败引发争论——向哪里去?
①中央纵队“三人团”的力争,部队转移到贵州。
②黎平会议召开,明确不去湖南西部,从此以后毛泽东的军事意见在军队内部开始起作用。
③猴场会议限制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军委必须向政治局做报告。
④王稼祥、张闻天提出请毛泽东出山。
二、遵义会议召开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具体过程
▲1935年1月15—17日召开遵义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王稼祥表态:①完全赞同张闻天、毛泽东的发言;②红军应该由毛泽东这样的人来指挥;③取消李德、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解散“三人团”。
▲遵义会议成果:①毛泽东被选为常委;②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下发支部进行讨论;③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④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扎西会议:在水田寨实现了党的领导权交接。
▲会理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
(二)在争论中恢复正确的军事路线
▲四渡赤水过程中战场形势险恶,兵力对比为3:40。
▲二占遵义,任命毛泽东为前敌司令部政委。
▲苟坝会议,毛泽东提议成立最高军事“三人团”,使毛泽东从帮助者成为最高军事领导者之一(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以遵义会议为主轴的“1+6会议”:通道转兵、黎平定会、猴场限李(德)、遵义改组、扎西交权、苟坝复权、会理固权。
(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保证了党的事业转危为安、开创新局面。
三、维护遵义会议决议与长征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