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XX省、XX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新部署要求,分析当前我市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特别是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刚才,相关部门通报了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的进展情况,传达了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方案和2025年省水污染防治攻坚专项督察反馈的问题情况,内容详实,问题导向明确,各单位要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今年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持续加大治理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持续改善。根据市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测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0天,同比增加10天,这些成绩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汗水,值得充分肯定。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根基尚不稳固,取得的成果依然脆弱,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弹。当前,我们已经进入秋冬季这一传统重污染天气高发时段,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压力陡然增大。具体来看,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指标出现波动,形势不容乐观。虽然PM2.5等关键指标稳中有降,但一些指标不降反升,亮起了“红灯”。数据显示,进入第四季度以来,我市的PM10平均浓度同比上升了1.5%,氮氧化物(NOx)的削减进度也未达到预期。这些反常的波动警示我们,污染存量依然巨大,治理成效极易受到不利气象条件、区域传输和本地排放叠加影响,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都要不得。
二是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根源治理任重道远。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的“三重”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部分重点工业企业虽然实施了环保改造,但“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水平不高,精细化管理能力不足,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仍然是主要的排放贡献源。同时,移动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淘汰进度滞后,对氮氧化物浓度的影响持续加大。
三是督察反馈问题尖锐,整改任务刻不容缓。近期,XX省专项督察组对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回头看”,反馈了一批问题,措辞严厉,切中要害。这些问题不仅暴露了我们在水环境治理领域的短板,更举一反三地反映出一些单位和部门在思想认识、责任落实、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顽瘴痼疾。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按期、高质量整改到位,不仅会影响全市的生态环境大局,更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四是末端治理压力巨大,精细化管控亟待加强。扬尘污染、秸秆焚烧等面源污染,看似是“小问题”,实则严重影响群众的切身感受和环境空气质量。一些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要求落实不到位,渣土车“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乡镇在秸秆禁烧工作中仍然存在监管盲区,一到关键时期,“狼烟四起”的现象未能完全杜绝。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还存在短板和漏洞。
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污染防治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要坚决克服“环保无所谓”的麻木思想、“歇歇脚、喘口气”的松懈心态以及“等风来、靠天收”的消极情绪,以“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污染防治的收官之战、荣誉之战。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555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