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会议上的讲话(精品)

2025-11-14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同志们:

今天召开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我省、视察我市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2025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精神,复盘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动员全市上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冲刺“三年初见成效”这一关键目标。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清醒认识“百千万工程”的战略牵引作用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推动我市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是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治本之策。工程启动以来,全市上下闻令而动、尽锐出战,推动“百千万工程”从“施工图”加快变为“实景画”,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性的成效。

一是县域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县域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6.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全市累计实施“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超过800个,累计完成投资超千亿元,其中213个重点产业项目已顺利投产,预计年新增产值近300亿元。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愈发清晰,“一县一园、一镇一业”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县域经济的“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二是城乡面貌品质显著提升。坚持把生态宜居作为底色,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推进。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成功创建315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样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稳步提升至45%,完成168个重点村庄的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农房风貌管控与乡村微改造同步推进,一大批“四小园”星罗棋布,“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实质性提升。

三是富民兴村渠道持续拓宽。坚持把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强村富民的路径更加多元。大力发展“土特产”经济,成功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XX家,打造了XX茶叶、XX水果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盘活闲置农房、整合集体建设用地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15.3%,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村占比达到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2%,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

四是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要素保障的瓶颈制约得到初步破解。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各县(市、区)均已组建运营实体化的国有投融资平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超200亿元。稳慎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累计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约1.2万亩,为产业项目落地和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空间。央地合作、政企联动模式不断深化,与XX集团等央企合作的XX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引导XX家民营企业与XX个镇(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三年初见成效”的硬性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典型镇村的“盆景”效应尚未有效转化为全域“风景”,市域XX地区与XX地区的发展差距依然明显。二是产业支撑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县域的产业项目仍以传统加工业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三是长效管护机制尚未健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巩固面临反弹回潮的风险。四是要素瓶颈制约尚未根本破解,建设用地指标紧张、项目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依然是制约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五是群众参与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部分工作仍停留在干部“干”、群众“看”的层面,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拿出动真碰硬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决心,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靶心,全力冲刺“三年初见成效”硬任务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会议上的讲话(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554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