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渭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法治,是发展的基石,是民生的保障。今年以来,全市紧扣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一体推进法治渭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以坚实步伐奏响全面依法治市的奋进乐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法治答卷”。
党的领导全面强化
制度机制与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持续走深走实,通过完善机制、压实责任,为全面依法治市提供根本保证。
严格落实“讲法”“学法”制度,以“五个纳入”为抓手,突出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市委常委会定期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精准部署法治建设重点任务,推动制度机制不断健全。聚焦法治领域改革攻坚,深入推进56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以改革破解法治建设中的堵点难点。
强化述法成果转化,将述法问题整改纳入年度法治督察和法治建设考核核心内容,持续完善述法点评“125”工作机制,市县镇三级862名主要负责同志述法,形成“述、评、督、考、责”全链贯通工作闭环,推动述法点评“后半篇文章”落实落细,确保各级党政“关键少数”切实履行法治建设主体责任,以责任倒逼法治工作质量提升。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各级举办法治思想专题辅导讲座、培训班、宣讲活动等947场(次),覆盖21400人(次),形成全员学法的浓厚氛围。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制度,全市967家单位2万余人参加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达99.64%,位居全省前列,以考促学、以学促用,推动法治素养融入干部履职全过程。
科学立法精准务实
民主法治水平稳步提升
坚持“小切口、精细化”立法思路,聚焦民生关切与区域特色,确定《渭南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6件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审议修改《渭南市韩城古城保护条例(草案)》,以立法保障生态环境、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在实践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载体,富平县人大常委会成为我省首个县级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推行“1234”工作方法(围绕1个中心任务,建强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2支队伍,搭建线上线下等3个平台,实现立法与调研、普法、治理、服务4个融合),建立“1+17+69”立法信息采集模式(1个全国人大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17个立法联络点、69个立法信息采集点),全方位畅通民意反馈渠道,让立法更接地气、更聚民智。
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部门初审+法律顾问复审”“全面审查+专项审查”双重审查模式,从源头杜绝违法文件出台,确保“红头文件”合法合规、务实管用。
依法行政纵深推进
政务服务与执法规范双提升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化“12345+N”协同机制,创新推行“接交一体、办访一体”模式,实现群众诉求“一口受理、协同办理”。举办首届“热线开放日暨监督员聘任交流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监督政务服务;开展领导接线活动36场(次)、“部门入驻话务大厅接线”活动,累计受理群众诉求233359件,办结率、满意率分别达99.86%、99.24%,让群众呼声有回应、诉求有落实。
纵深推进示范创建,富平县成功入围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名单,以示范创建为引领,对标实地评估六大方面内容,加强对全市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等业务工作的指导,精准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示范创建从“点上突破”向“整体提升”拓展,带动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x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综述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5382.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