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邮箱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习近平生态明思想主题党课
授课人:XXX
(28年5月X日)
在8日至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此次大会规格很高,除了出访的栗战书,习近平和其他常委悉数出席,可见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程度之高。韩正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明思想”。这是大会首次总结阐释了这一思想。这是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之后,在全国性工作会议上全面阐述、明确宣示的又一重要思想。这意味着,习近平生态明思想已经系统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大力度推进生态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明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在不同场合发表论述,强调建设生态明、维护生态安全。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奔波各地考察调研,敏锐寻找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仔细倾听群心声,认真调研环保“痼疾”,高瞻远瞩对症下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生态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2年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地方考察时就谆谆告诫:“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大的代价”。
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2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绿水青山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2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大理洱海边留下了一张特别的合影,体现了他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心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说:跟省委书记、省长在你们的洱海边上合了一张影。我现在看到这个水,希望少年后再照一张照片,那时候水比现在干净、清澈,如果不干净了,我要找你们。
2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次强调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这个“关键点”。中央环保督察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自26年启动以来,中央环保督察已实现3个省(区、市)全覆盖,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
今年3月份,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问责情况布,共问责48人,其中处级以上接近7%,很地方县长、县委书记、市长、包括市委书记被问责,在这次问题里很常见。习近平总书记曾次语重心长地告诫: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不要以GP增长论英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以说,五年来,生态明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初步建立“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生态环保领域的法治建设快马鞭。从《生态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从被俗称的“大气十条”到“水十条”再到“土十条”,重典治污渐成常态。在2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毫不动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这次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有几个重点。一是对于生态明建设的意义表述程度强。从十九大报告中的建设生态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上升为“根本大计”。二是对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明建设用3个词提出肯定。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同时指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三是对于生态明建设的现实情况作出三个判断。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习近平新生态明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
一、习近平生态明思想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在描绘共产主义时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生态明作为明新阶段,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新的高度上的辩证统一,是恢复自然的活力,肯定自然的价值,从而真正地实现人的价值,达到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有效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在主持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形成了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明思想,体现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理念和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
(一)在浙江工作期间。如果回顾一下的话,早年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在习近平主持下制订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就列入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的内容。在福建宁德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特别是在在浙江工作期间,这一思想已经得到充分诠释。习近平同志形成了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包括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等内涵。他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社会发展指标,特别是人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要做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他提出了“绿色GP”概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论断。生产力有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近代工业明把生产力作为改造自然的能力,把劳动对象——自然——作为用之不竭、毁之无害、弃无不容的被动的仓库,没有认识到自然的生态承载力限度,导致生态危机。环境生产力论断确立了环境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基础地位,突破了近代意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