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网站会员赠送QQ群会员,请会员朋友联系网站客服bbxz群
笔杆子家园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明思想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也很高兴能有这么一次机会来到我们XX市的最高医学殿堂,与大家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从一踏进校园的那一瞬间起,就感觉到无比的亲切,特别是看到各位同学意气风发、青春洋溢、充满朝气,仿佛自己也年轻了很。
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安排,我们市级干部要进入高校进行政策宣讲,当我看到被安排到咱们XX医科大学的时候,我就想,给同学们讲点什么内容呢?思来想去,最后确定了今天这个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其一,学校的研究方向与生态明建设主题息息相关。生态明建设,说白了,就是讲生态、讲环境、讲保护,而环境与卫生、卫生与健康、健康与医学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所以,在医科大学讲生态环保我觉得是合适的,恰到好处。其二,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明思想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明建设摆在了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位置,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明、怎样建设生态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习近平生态明思想,为做好生态环保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的十九届四次全会又明确提出,生态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明思想,让先进思想、精神入高校、进课堂,讲给青年人听,让青年人懂,是当前我们各级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以上考虑,今天想跟大家就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明思想进行沟通交流。来之前,我也对咱们医科大学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关注,发现咱们学校设有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个特色学科,这些都与生态环境直接相关,在这些领域肯定会有很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对习近平生态明思想的理解比我还要深入透彻,今天与大家既是交流也是探讨。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习近平生态明思想的内涵
生态明这个概念提出以后,社会上、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大体上有两个分析构架。第一种分析构架认为,我们人类历史上有几种明,开始是农业明,后来是工业明,现在是生态明,也就是说生态明是目前为止人类社会明的最高阶段。这种观点争议比较大,大家特别是专家学者不太认同,因为生态明和工业明之间,没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界限,反过来讲,工业明和农业明之间,农业明和原始社会之间,它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大家比较主张第二种分析构架,那就是社会主义明,总体上由物质明、精神明、政治明、生态明这四个明构成,也就相当于是一张桌子的四条腿。这种理解在操作上也方便,也容易落实。为什么?不管是十八大报告还是十九大报告,并不是就环保抓环保,而是讲“五位一体”,我们要通过好的经济发展,好的政治运行,好的社会制度,好的化意识,我们的世界观、生活方式的改变,来促进生态明的进步,这样讲就完整了。而且这与我们的物质明、精神明、政治明、生态明的契合。生态明的提出,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明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它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明的一个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建设、生态明极为重视,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他在不同的场合,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讲话,尤其在去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生态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明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也由此确立。关于习近平生态明思想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六项原则”上。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明建设。具体地,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下面,我们主要探讨其中的部分思想和内涵。
(一)“生态兴则明兴”的深邃历史观。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生态是明的基石。生态一旦被破坏,再好的明也将难以维持下去。这是从大的方面来理解的,纵观我们人类成长的历史,有很典型事例可以为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和明间的兴衰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比如,我们所周知的“四大明古国”,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无一不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古埃及明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印度明是印度河-恒河流域孕育的馈赠,古中国是长江黄河孕育的中华明。正是先有“生态兴”,勤劳智慧的古国人民才得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繁荣胜景和灿烂化,即“明兴”。但是为什么发展到今天,有的明却消失匿迹、不复存在了呢?如,古巴比伦明,到现在为止,只能是活在人类的历史上。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古巴比伦人对森林大肆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另一方面,古巴比伦人只知道引水灌溉,不懂得如何排水肥田,由于缺少排水系统,致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下水位不断上升,给这片沃土罩上了一层又厚又白的“盐”外套,使淤泥和土地盐渍化。生态的恶化,终于使古巴比伦葱绿的原野渐渐褪色,雄伟的神庙和美丽的花园也随着马其顿入侵者的重新建都和人民的被迫迁移而坍塌。再如,我们的古楼兰,楼兰古国的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这座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边陲重镇在辉煌了近5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的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根据权威专家分析,楼兰的消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而导致的,楼兰人盲目的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土壤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终因断水而被废弃。又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扩张毁坏了敦煌古城,黄土高原因为过度垦荒导致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应该说数不胜数。但无论是哪种明的消失,背后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生态环境的衰退引发了明的危机,最终导致了明的消退。这也都证明了“生态兴则明兴,生态衰则明衰”的深刻道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也写道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所以,人类明要想继续向前、推进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并将其置于明根基的重要地位。其实,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剧了资源供需矛盾,自然环境不堪重负,优质生态产品总体短缺,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发展的短板,也成为人民生活的痛点。在不少地方,老百姓以前盼温饱,现在盼环保;以前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才将生态明建设定性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足以体现出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历史观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相很同学都知道,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山论”思想。“两山论”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来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明思想的重要内涵。它的重大意义就在于,生动形象、入目三分地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建设生态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正确认识“两山论”思想呢?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还是需要转化为金山银山?其实,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时,是在浙江省湖州市的安吉县,年来,安吉县也是按照“两山论”的引领一路走了过来,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呢?前段时间,我专门安排有关同志到安吉县蹲点学习,了解到了不少东西。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以前的安吉是浙江省2个贫困县之一,为了快发展,走上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路子,相继开办了一批造纸、化工、建等企业,GP一路高长,但对生态造成了巨大破坏,被国务院点名批评、黄牌警告。后来,安吉县痛定思痛,不惜断腕对全县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治理,关停污染严重企业33家,特别是关闭了当时全县第一利税大户,占县财政/3左右的孝丰造纸厂,第二年财政收入就锐减7万元,这对于当时财政总收入仅.46亿元的安吉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考验,是巨大的压力。一系列关、停、并、转的措施,让安吉的发展速度停了下来,也很快拉开了与周边的差距。但他们很清醒,也认识到,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资本和优势,唯有转变观念,才能另辟蹊径;于是在2年,安吉县果断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这在当时“唯GP论”的时代里无异于是一个“异类”,安吉承受了包括来自于上级在内的各方面思想压力、来自于执政一方的考核压力。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没有动摇,而是顶住各方面的指责,毅然决然扛起“生态立县”大旗。在23、25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调研安吉,提出了“两山”思想,为安吉“生态立县”战略吃了定心丸。十几年来,安吉牢记总书记嘱托,秉持“宁可不要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共享“两山”转化成果,实现了从环境污染负面典型到生态明样板示范的蝶变,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产业发展道路。2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2亿元,财政总收入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92亿元;今年财政总收入有望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近7亿元。现在的安吉产业体系,基本没有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全部都是生态绿色产业。比如,一产方面,有“一片叶子、一根竹子”,叶子是白茶,竹子是毛竹,撑起了安吉的农业产业;二产方面,重点是绿色家居、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三产方面,主要是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民宿旅游、健康养老、休闲运动,2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4.74亿元。安吉的发展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除了安吉,还有淳安县,淳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的基层起源地,年来,淳安县也是坚定不移践行“两山论”思想,走出了一条立足生态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淳安就是千岛湖的所在地,可能有的同学也去过,对淳安也有一定的了解。原来的淳安不像安吉那样贫困,原先的淳安县是很富裕的,是浙江省的甲等县,后来,为了建设我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淹没了2座县城、5个集镇、3万亩良田和绝大部分基础设施,255家企业外迁,29万群远离故土、背井离乡,淳安由建库前的浙江省甲等富裕县变成了建库后的贫困县,老百姓对此曾“恨之入骨”,坊间流传过这样的说法“要想富先炸库”。既然贫困就要谋发展,当时的淳安也把矛头指向了工业,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口,但是,经过七八年艰苦卓绝的发展,淳安大型工业项目没有发展壮大,梦寐以求的工业体系没有建立,工业发展成效乎其,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环保问题。经过一段时期的反思,淳安上下痛定思痛,摒弃了过去“唯GP论”的思想,把发展理念转换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来,提出了“以湖兴县”的发展思路,围绕千岛湖,放大水优势,着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首位经济,探索出了独特的千岛湖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实现了由“唯工业论”向“唯两山论”的转变,现在淳安的旅游总收入占据经济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在这一过程中,为保护好千岛湖,淳安县提出了“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决不在产业结构调整时接受污染转移、决不在招商引资中降低环境保护门槛”的“三个决不”的原则;同时,大资金投入,在年财政收入仅有不到2亿的情况下,累计投入亿元,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涵养水土、保护生态,把一个当年水土流失严重、到处荒山秃岭的库区,变成了如今山清水秀、环境一流的千岛湖。现在,“坐拥千岛湖,是淳安人的幸运;守护千岛湖,是淳安人的历史责任”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现在的淳安,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县城虽小,但环境承载力却大的惊人,虽然是县城,其活力甚至强于地级城市。现在的淳安群,对千岛湖变成了“爱之愈切”。无论是安吉还是淳安,都用实实在在发展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也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也能推动一个地方实现高质量发展。所以,践行习近平生态明思想,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为什么说生态环境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要从经济领域切入。人们要过上好的生活,就必须发展经济,过去我们都普遍认为生产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活动才是经济活动,才是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需求呈现元化、高标化,除了对农业品、工业品、服务产品有需求外,还需要生态产品,需要清洁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过去之所以没有将这些生态产品定义为产品,没有将提供生态产品的活动定义为发展,是因为在工业明之前以及工业明的早期,生态产品是无限供给的,是不需要付就可以自然而然得到的。但是,现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的产品。特别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产生严重后果的例子是数不胜数,比如: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使该市大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955年和97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再如,952年发生在伦敦的烟雾事件,相不少同学也都知道这件事,在当时应该说也是轰动全球的,5天内有4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人死去,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气污染,空气中二氧化硫混入了黑烟,停滞在地面,充斥了整个伦敦。由这两件事件可以联想到近年来世界各地频发的雾霾天气,远的不用说,就说我们国家,雾霾天气近年来几乎年年发生,躲都躲不掉,它就是环境污染导致的产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民健康,引发交通事故,大家都是学医的,雾霾的危害肯定要比我清楚。我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而引发疾病的不再少数,导致死亡的是不少,这就是因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的血淋淋的教训,是需要付出生命代价的。除了以上两个事件,与之并存的还有其他八件环境污染事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诺拉事件、日本水误事件、神东川的骨痛病、日本四日市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这十大事件并成为“2世纪世界十大污染事件”,这十大污染事件让近3万人直接受害,死亡人数也数以万计。又如,水质的污染、酸雨的产生、疾病的传播、土质的沙化,等等,都是因为人的破坏行为而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各种危害的发生。尤其是对于疾病来讲,大家应该也都清楚,生态环境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很疾病都是因为污染而造成的,这点不用跟大家说。通过刚才我举的这些例子,大家也都有切身的感受,环境问题最终的承担着、受害者都是人民群。所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民生。我们国家经过4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开始凸显,已经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成为广大人民群的热切期盼。也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平的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实际上是强调要从民生改善与人民福祉的角度去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民生。必须让人民群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这也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