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

2022-12-08 16:21:17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本系作者原创投稿,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从《选编》之用典看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化的继承和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根据局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安排,今天,我给大家讲授党课。我所讲的题目是从《选编》之用典看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化的继承和发展,目的就是与大家一起强对书中所用典故的消化,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自觉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267月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理论自、制度自、化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化和社会主义先进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化自,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化,发展社会主义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中国优秀传统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化资源。读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章,一个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他善于用典,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出于个人兴趣,在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的过程中,我统计了书中所有用到的典故,将其分为为政、修身、念、历史、笃行、任贤、立德、廉政、辩证、敬民等个篇目,并逐一作了注释。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只讲立德、修身、笃行三个篇目。

一、立德篇(9

.为官避事平生耻。

原典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难,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

〔清〕曾国藩《治心经·诚心篇》

释义

为官避事平生耻,是从曾国藩《治心经·诚心篇》中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化用而来的。曾国藩认为,为官从政者应在其位谋其政,避事而不积极干事,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

在这段话中,曾国藩结合亲身经历谈了忠诚的力量。天下大乱之时,人们大畏难避害,想尽办法谋求自身的安全,不肯出点滴之力来拯救天下的危难。只有忠义之士,视死如归,奋起匡正时乱。于是,人们都以他们为榜样,以苟且偷生为羞,以避事避害为耻,终于戡定大乱。曾国藩认为,君子之道重在以忠诚二字倡导天下,匡扶正义,敢于承担责任。

2.一命而偻,再命而Error!,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Error!于是,以糊余口。

原典

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七年》

释义

(三次受命)每一次都诚惶诚恐,第一次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顺着墙根走,也没有人敢侮辱我。不管是煮稠粥还是稀粥,只要能糊口就行了。

作为三朝上卿,正考父深受倚重,但三次受命时他的谦卑程度层层递进,与一些官员的飞扬跋扈对比鲜明。正考父有一条经验值得官员们学习,那就是得势后仍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和谦卑的待人态度。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典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释义

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上的浮云,毫无意义。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

4.君子喻于义。

原典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释义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孔子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5.人而无,不知其可也。

原典

子曰:人而无,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释义

人若无用,那是万万不行的。就像牛车、马车没有木销子,还怎么行走呢?

孔子把个人用看做为人立世的重要关键点,没有誉的支撑,就没有人格的树立。所以,《论语》里又说:民无不立。没有用,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义,就没有立世之本。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原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乎掌。

——《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

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手掌之上(喻非常容易)。

孟子论述的核心,在于统治者要把人之常情推而广之、普惠民。实际上,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也隐含着群的观点:在做事的时候,干部要设身处地地为群着想,从群需要什么、如何思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7.己不正,焉能正人。

原典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篇》

释义

《论语·子路篇》中,子路向孔子问政,孔子说:自己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人民也会服从;自己的行为不端正,发布了命令也没有人遵从。孔子说: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从政治理又有什么难的呢?不能够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么去使别人端正呢?”孔子认为为政者最主要的是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德行,上行下效,以身作则,才能管好手下的人。

8.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原典

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汉〕荀悦《申鉴·俗嫌》

释义

不听不真实的话,不相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做虚伪的事。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为官大忌,却总能让不少人尝到甜头,以短时间内的政绩骗得赏识,一拍脑袋就做一个形象工程,赚取一时的浮华名声。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推出中央八项规定并反对四风,开展群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教育实践活动,就是针对虚言浮术华名伪事开刀,他心目中的好干部愿听真话、敢讲真话、勇于负责、善抓落实

9.德不孤,必有邻。

原典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释义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随。对此,朱熹《论语集注》释曰: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孔子强调道之以德。在其看来,有德之人,会被人所环绕。人们交朋友总是喜欢寻找与自己性格相近、品德相类的人,于是道不同,不相与为谋。《《周易·系辞上》有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乾卦》又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阐释的也是此意。故《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称:君子义则有常,善则有邻。

二、修身篇()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原典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Error!,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尚书·商书·伊训》

释义

上面这段话出自《尚书·伊训》。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去世后,右相伊尹扶立其嫡长孙太甲为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教导太甲。这段话当是史官记录的伊尹的言论。

伊尹教导太甲说: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在上位者能够明察下情,这样在下位者才能够对上竭诚。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自己必须严格约束。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便被视为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唐代学家韩愈在《原毁》中说: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言:与人当宽,自处当严。可见,伊尹所言堪称嚆矢。

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原典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北宋〕张载《西铭》

释义

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艰难困苦的外部条件往往可以像打磨玉石一样磨砺人的意志,使之终有所成。

习总书记次引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古语,说明艰难困苦于个人而言可以磨炼意志,于国家而言会成就伟大。改革开放4年,中国不畏艰险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穿越风雨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这与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改革开放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敢于涉险滩,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未来将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大奇迹!

3.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

原典

吴知先问过则勿惮改。曰:程子所谓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曲折专以速改字上著力。若今日不改,是坏了两日事;明日不改,是坏了四日事。今人只是惮难,过了日子。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一

释义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38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