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毛南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2025-10-30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现代不现代,关键看村寨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调研组

毛南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2020年5月,环江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站在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10位环江毛南族群众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当地毛南族群众的喜悦之情。对此,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成为激励毛南族群众不懈奋斗,努力与其他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5周年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调研组深入环江毛南族聚居村屯开展蹲点调研,对下南乡中南村、下南社区110多户毛南族群众开展入户深度访谈,对环江毛南族的现代化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调研中深刻感受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民族地区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稳步前行,但也面临现代化发展的瓶颈。过去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在可以讲,“现代不现代,关键看村寨”。只有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才是充足的;只有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一、环江毛南族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发展是现代化的基础,民族地区要走好现代化道路,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基础。调研发现,5年来,环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力推动毛南族从“整族脱贫”到“全面振兴”的跨越,各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共同富裕水平不断提高。自整族脱贫之后,环江经济建设成绩显著,现代化水平日益提升。5年来,全县经济总量增速显著加快,年均增速达到7.3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环江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8.52亿元,超出“十四五”规划制定的91亿元目标。全县规上企业141家,规上工业总产值是“十三五”末的2.4倍。由于地处山区,毛南族聚居区历史上长期交通闭塞。目前环江全县基本实现“三通”,区域交通大大改善,特别是2023年8月贵南高铁全线开通运营,环江各族群众翘首以盼的“高铁梦”终于实现。2024年,全县等级公路里程突破2000公里,基本形成以“两高”为主骨架,“二横五纵”为大动脉,乡乡通二级、村村通双车道的交通体系。环江过去缺水十分严重,“一盆水洗完脸再洗脚,最后喂牲口”是十分常见的场景。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解困等人饮工程,困扰毛南族同胞千百年的饮水难题基本得到解决。生活水平方面,目前毛南族群众家中基本都建了砖瓦楼房,实现了家家通电、通网络,多数家庭配备了电视、冰箱等现代家电,自然屯4G网络覆盖率达到99.21%,许多八旬老人也能熟练使用手机。

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教育方面,全县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6%以上,极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中南村南昌屯村民谭某感慨道:“20年前村里许多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现在没有这种情况了,中南村目前在读的大学生就有十几个。”2024年环江全县2531人参加高考,其中1426人达本科线,达线率56.3%,超过广西平均水平。医疗方面,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面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医疗体系已搭建完成,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配置到位,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等专门机构也已逐步建立。如下南乡7个行政村(社区)均配有合作医疗卫生所和医务人员。社会保障方面,2024年环江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59%,各项救助资金共惠及54.9万人,低保、特困供养、大病救助、慢性病补助等兜底性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中南村村民卢某患有脑梗、心脏病,需长期服药,以前每月药费就要花300多元,现在有了慢性病补助,每月仅需80多元,极大减轻了经济压力。

移风易俗深入推进,文明新风逐渐形成。婚嫁方面,如今毛南族青年男女基本都是自由恋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成历史。特别是外出务工成为常态后,跨民族通婚在年轻一代中非常普遍。生育观念越来越进步,过去受宗族观念影响,存在一定重男轻女现象,如今大多数群众表示生男生女都一样。文化习俗也在悄然改变,毛南族传统的出生、婚嫁、丧葬等礼俗习俗虽然延续至今,但很多仪式已经不同程度简化或调整,以更好适应现代生活需求。日常生活也是如此,从农村到城镇,毛南族群众也追求时尚的衣着,男子着西装或穿运动服,女子烫发、穿高跟鞋都很普遍。当然,一些有民族特色的穿戴用品仍然流传,如闻名遐迩的毛南族“族宝”花竹帽,花纹美观、工艺精湛,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移民搬迁成效显著,互嵌融居格局不断巩固。由于地处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环江是广西易地搬迁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县。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就开始组织环江通过易地搬迁解决贫困问题。20世纪90年代之后,环江开始实施大规模移民搬迁,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环江建成毛南家园城西安置区、城北安置区,以及7个乡镇安置点。在长期的搬迁实践中,环江“插花式”安置各族群众,在促进搬出地与迁入地群众互嵌融居、团结发展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在思恩镇肯福屯开展的易地搬迁扶贫“肯福”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之一。易地搬迁极大推动了环江城镇化进程,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的易地搬迁项目,全县安置的建档立卡户4357户17860人直接转化为城镇新增人口,占2020年末环江城镇全部常住人口的16.07%,使该年环江城镇化率同比提升8.3%。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环江毛南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376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