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一名在县域发展改革战线工作多年的干部,我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第一时间学习了全会公报,并认真聆听了10月24日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对全会精神的权威解读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全会提出的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特别是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让我对基层工作的方向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结合XX县的实际情况,我围绕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议题,谈三点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一个“高”字:深刻领会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高度
全会精神高屋建瓴,其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字,意蕴深远,是理解“十五五”时期发展逻辑的钥匙。我体会,“高”体现在三个维度。
首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体现了发展动能之“高”。全会公报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回顾XX县的发展历程,我们曾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实现了经济的初步增长,但随着发展阶段的演变,传统动能逐渐减弱,环境承载力接近上限,单纯依靠“铺摊子”的老路已难以为继。全会的论断如醍醐灌顶,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推动XX县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用技术的“含新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其次,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关键变量,体现了安全格局之“高”。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全会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大势的深刻洞察。对我们XX县而言,虽然身处内陆,似乎远离国际风云变幻的前沿,但产业链、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点”“堵点”,都可能波及地方经济的稳定运行。例如,我县的XX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其关键的保鲜技术和封装设备部分依赖进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是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筑牢发展的安全底座,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我们都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再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奋斗目标之“高”。“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简单翻版,而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大“蛋糕”,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更公平地分好“蛋糕”。对于XX县而言,无论是推动智慧农业、数字文旅,还是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公共服务效能,都离不开科技的赋能。科技创新是我们通往县域现代化彼岸必须搭乘的“方舟”。
二、聚焦一个“新”字: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发改局局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373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