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重要领导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必须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重要领导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工作取得重要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优势和效能日益彰显,开创了“中国之治”新局面。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一、深刻认识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重要领导强调,“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社会治理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果社会治理存在短板,群众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削弱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终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只有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真正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才能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安排部署。社会治理是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各相关主体采取制度性或非制度性方式协调社会关系、处理社会事务的活动,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加强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只有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才能夯实“中国之治”基石,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成效。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重要领导指出,“纵观各国治理实践,如果社会治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整个社会也可能陷入动荡”。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给社会治理带来一些挑战。只有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挑战,预防和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大局长期稳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二、准确把握加强社会治理的重点任务
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有系统思维和配套举措。重要领导在河南考察时,从“全面落实党的领导”、“更好凝聚服务群众”、“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高度重视法治和诚信建设”、“盯牢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五个方面,对加强社会治理作出系统部署,为我们实现高效能治理指明了方向。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366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