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第三季度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精品)

2025-10-31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第三季度市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刚才,会议传达了相关文件精神,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持续深化整治工作的思想自觉

自去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来,全市上下闻令而动、积极作为,将减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尤其是今年以来,市级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各部门主动担责,有力推动了工作作风的持续好转。

一是减负成效初步显现。通过源头管控和流程优化,文山会海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根据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市级层面制发的政策性文件数量同比下降约18%,文件平均篇幅得到有效控制,许多部门的文件篇幅已能严格遵循不超过5000字的要求。全市性会议数量同比压减约22%,会议时长和参会范围进一步优化。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更加规范,随意性、重复性、集中性的检查大幅减少。这些变化,让基层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一线、服务群众。一项第三方的调查问卷也显示,超过95%的基层干部认为整治工作取得了“好”或“较好”的效果。

二是基层活力得到激发。负担减下去,干劲提上来。随着各类不必要的台账报表、创建示范活动、社会事务进校园等得到清理规范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肩上的担子轻了,干事创业的劲头足了。比如,有的乡镇通过数据共享和技术赋能,将原先需要多头报送的数十张报表整合为“一张表”,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有的社区将过去悬挂的40多块牌子精简到不足10块,工作台账从45个减少到6个,把工作重心真正回归到服务居民上来。这种“减”出来的实效,正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

三是制度笼子越织越密。各级各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固化为制度规范。市级层面已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会议审批、严控文件制发、统筹督查检查考核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的减负工作安排,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制度体系,为常态长效推进减负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甚至出现新的变种。当前,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未根除,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值得高度警惕。

一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突出。部分单位开发的政务APP和小程序实用性不强,却强制要求基层干部下载、注册、打卡、积分、排名,把抓落实变成了“秀”落实。各类工作群、通知群、打卡群层出不穷,看似沟通便捷,实则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造成了新的负担。

二是“甩锅式”减负现象抬头。有的部门在落实减负要求时,只在数量上做文章,把自己部门的发文、开会指标压下来了,却通过“红头”换“白头”、正式会议改现场指导等方式,把责任和任务原封不动甚至加码转嫁给下级,导致基层实际负担“明减实增”。

三是“盆景式”调研依然存在。一些干部下基层调研,满足于“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满足于听取事先安排好的汇报、参观精心打造的“示范点”,对基层真实情况了解不深不透,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掌握不准不实。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调研,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增加了基层接待负担。

四是“材料政绩”屡禁不绝。有的单位评价工作,不看实绩看材料,热衷于让基层报送各种总结、报告、事迹、图片、视频,导致基层干部不得不把大量时间花在“抠字眼”“美图片”“做PPT”上,陷入了“以材料论英雄”的怪圈。去年全市纠治了49个“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问题,但类似的思想根源并未彻底铲除。这些问题,严重背离了减负工作的初衷,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市第三季度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356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