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在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新时代推进伟大工程提供了基本遵循。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丰富内涵和具体要求。那么,到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下简称“总要求”)新在哪呢?有哪些新论断和新举措呢?这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在党的领导作用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关键也在党。总要求把“坚持和强党的全面领导”放在第一位,凸显了党的领导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相比过去,在党的领导上,强调党领导的全面性,强调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和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找到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指导民族复兴的科学理论,建立和不断完善通往民族复兴的根本制度,从而日益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96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正因如此,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和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和深刻变革,最根本的就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坚持和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领导这个问题上旗帜鲜明、理直气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新在党的建设主线
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是“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相比十八大报告,党的建设主线了“长期”一词。即从“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为“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一词之差,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高要求。
党的建设主线,是党的建设的关键点和生命线。所谓党的建设主线,就是在党的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统领各项工作的根本任务。2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党的建设主线,即“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2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把握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相比十七大报告,十八大增了纯洁性建设的内容。这主要是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思想、组织、作风不纯现象,如: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十八大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