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在这样一个收获与展望并存的美好时节,XX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四校五区”的各位同仁齐聚一堂,召开集团理事会,总结过往、擘画未来。刚才,XX理事长、XX校长以及各校区的负责同志都作了内容详实、思考深入的发言,既有对成绩的客观回顾,也有对问题的坦诚剖析,更有对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充分体现了集团上下一心、谋事干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有必要,也很有成效。
XX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荣获“XX省首批义务教育优秀教育集团”的称号,办学经验获得省教育厅的肯定与推广,这不仅是集团全体师生的荣誉,更是XX市基础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集团核心校引领作用的体现,是各成员校协同奋进的结果,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证明。
借此机会,结合大家刚才的发言和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谈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回顾集团的发展历程,成果斐然,亮点突出。集团化办学绝非校际间的简单捆绑,而是一种教育生态的重塑与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从核心校到成员校,大家真正做到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XX初级中学自从加入集团大家庭,突破了以往“田间地头教育”的局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这就是集团化办学价值最生动的写照。通过送教下乡、管理互通、文化共建等一系列举措,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有效放大和辐射,带动了相对薄弱学校的快速成长,初步实现了从“均衡发展”到“优质均衡”的跨越。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挑战与不足。刚才XX理事长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集团当前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如教科研统筹的深度有待加强、新教师培养体系尚需完善、校区间的融合还需突破“形联”向“神似”迈进等。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恰恰说明我们的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发现问题是能力,正视问题是担当,解决问题是水平。当前,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其核心使命已经从早期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升级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这意味着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更高,要求更严。若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不仅过往的优势会逐渐消弭,更可能在新一轮的教育竞争中落于人后。因此,全体同仁必须保持“归零”心态和“赶考”姿态,将已有的荣誉作为新征程的起点,将发现的问题作为新突破的靶心,以二次创业的激情和勇气,推动集团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聚焦协同,深化内涵,以机制创新激活集团发展新动能
集团化办学的生命力在于“协同”,核心竞争力在于“内涵”。如果协同只是浅层的活动互访,内涵只是既有经验的简单复制,集团化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下一阶段,集团工作的总抓手,就是要围绕“协同”与“内涵”做好文章,通过机制的创新与固化,将发展的共识转化为发展的实效。
第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视导体系。
XX校长在工作部署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视导机制,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举措。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集团发展的基石。视导工作不能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听几节课、开个反馈会。必须构建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诊断与改进系统。
可以借鉴国内一些先进教育集团的成功经验,例如实施“靶向教学视导”,即每次视导都带着明确的主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去进行;可以探索“课堂观察—数据诊断—策略生成”的三维诊断机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进行量化分析,让诊断更精准。一些地方采用的“1听课1汇报3检查1反馈”闭环管理模式,即围绕一个学科,深入听课、听取备课组汇报、检查教案作业与教研记录,最后进行精准反馈,形成改进方案并追踪落实,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视导的根本目的不是“评判”而是“赋能”。视导团队应由集团内的学科专家、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共同组成,形成跨校区的专业力量。视导过程要成为一次深入的教学研究过程,视导结果要成为各校区精准改进教学、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路线图”。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教学视导,真正实现集团内部教学标准的统一、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理事会上的讲话(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309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