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律师行业管理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律师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部署下一阶段的管理教育工作,旨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共同推动我市律师事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既是一次问题剖析会,也是一次工作部署会,对于我市律师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我市律师行业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挑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和广大律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律师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队伍规模持续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行业贡献日益彰显。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我市执业律师人数已近25000人,律师事务所数量突破1300家,相较于五年前实现了数量翻番,年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超过30万件。这支队伍已经成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法治XX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家在护航重大项目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律师行业正处在一个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发展而来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律师的执业行为亟待规范。随着队伍快速扩张,一些律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规矩意识有所淡化。执业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虚假承诺、违规收费、不正当炒作案件、恶意诋毁同行、与司法人员不正当接触交往等乱象。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严重侵蚀了律师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和整体形象。个别案件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抵消掉整个行业长年累积的正面声誉。
第二,部分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相当薄弱。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重业务、轻管理”。许多律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业务创收和市场开拓上,对内部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执业纪律、风险防控、投诉处理等管理环节投入不足。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对本所律师的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使得律所成为了风险的“集散地”而非“防火墙”,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不是个案,而是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第三,专业服务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差距。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深刻转型,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法律服务的专业性、精细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无论是服务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碳达峰碳中和等新兴产业,还是满足人民群众在民生领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法律需求,都要求律师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和更宽的知识视野。然而,我市律师队伍中,能够提供高精尖法律服务的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同质化竞争严重,高端法律服务市场供给不足,这与我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不相匹配。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律师队伍快速发展阶段的客观原因,也有主观上管理教育不到位的因素。从外部环境看,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更高,对律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品行要求更严。同时,法律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国执业律师人数已突破65万大关案件数量增速放缓,这意味着“以量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以质取胜”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果还固守原有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不主动求变、不变革,就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掉队,甚至被淘汰。因此,加强律师行业的管理教育,推动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提升律师行业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市全市律师行业管理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308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