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总结前期专项行动的成效与经验,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安宁的“国之大者”。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责任,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合力,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清醒认识工作的阶段性与艰巨性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协同发力,扎实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最直观的体现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下降了52.73%。这个数据来之不易,背后是全体同仁的辛勤付出。回顾前段时期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法治防护网越织越密。坚持预防为先,法治同行的理念。全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了百分之百全覆盖,“莎姐·检护柚苗”等本土化法治宣传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各政法单位与教育部门紧密协作,通过模拟法庭、法治宣讲、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将法治的种子播撒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数百场次,有效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协同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各成员单位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公、检、法、司、教、卫、民政等部门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等方面建立了常态化协作机制。特别是在案件办理中,“一站式”办案区和询问救助中心的建设与应用,有效避免了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二次伤害”,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
三是重点难点攻坚取得突破。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校园周边环境问题,开展了多轮次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取缔了一批违规经营的网吧、娱乐场所。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了社会观护基地,引入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力量,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和技能培训,精准帮教罪错未成年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例如,相关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心理疏导近200人次,为数十名未成年被害人落实司法救助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短板。当前,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风险隐患交织叠加。网络空间的影响日益深化,网络游戏沉迷、网络欺凌、网络交友诈骗等问题成为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受到侵害的新燃点。一些不良“亚文化”通过网络快速传播,侵蚀着青少年的心智。同时,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群体的增多,使得家庭监护缺位或监护不当的问题愈发突出。
从工作实践看,预防体系仍有漏洞。源头预防的力度仍显不足,重打击、轻预防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的衔接还不够顺畅,存在责任边界不清、信息壁垒等问题。特别是对“隐性辍学”学生的摸排发现机制、对遭受家庭暴力或监护侵害的未成年人的早期干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犯罪特征看,新老问题相互交织。一方面,盗窃、寻衅滋事等传统犯罪依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另一方面,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新型犯罪崭露头角,犯罪手段的成人化、智能化趋势值得高度警惕。而在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性侵害等严重暴力犯罪依然高发,严重挑战社会道德和法律底线,是必须持续重拳出击的重点。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思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精准施策的智慧,切实把工作抓深、抓实、抓出成效。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工作的系统性与实效性
下一阶段,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实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双下降”的核心目标,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区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304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