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区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精品)

2025-10-28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家长代表、社区工作者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和对下一代成长的深切关怀,齐聚一堂,召开XX区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推进会议。首先,我谨代表区教育局,向长期以来辛勤耕耘在德育工作第一线、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的全体教育同仁,向给予我们无限信任与支持的各位家长朋友,以及与我们携手共育、共建和谐社区的各位社区工作者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回顾与展望,是总结与部署。2025年已经走过了大半,回首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德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德育工作稳步推进,亮点纷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体系愈发完善,育人渠道不断拓宽,德育实效持续增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长跑”。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的德育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我们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合力去攻坚克难。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复盘会”,也是一次“加油会”,更是一次“动员会”。我们就是要聚焦重点,凝聚共识,明确下半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和“突破口”,共同擘画XX区德育工作的新蓝图。

下面,我将重点围绕“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红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家访工作机制与实效”、“心理健康教育与测评”这四个方面,与同志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一、深化融合,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从“建起来”到“强起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上半年,我区各校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学段衔接、内容递进的课程体系。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体化建设绝非简单的课程拼接,而是一场深刻的育人模式变革。下半年,我们的目标是推动这项工作从“建起来”的物理整合,迈向“强起来”的化学聚变。

第一,要着力建强“思政小课堂”,提升课堂育人主渠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彻底摒弃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灌输模式。国家层面早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例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立,以及“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上云课堂”三位一体模式的推广,都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半年,我区将重点推动跨学段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活动,组织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政骨干教师,围绕“爱国”、“诚信”、“法治”等同一主题,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案。我们要鼓励教师们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把抽象的道理融入生动的故事,把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田。我们要评选一批区级“思政金课”,树立一批“学生最喜爱的思政教师”,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第二,要倾力打造“社会大承载”,拓展实践育人大平台的广度与深度。思政教育的根脉在社会,生命力在实践。我们必须打破校园的围墙,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天地。正如相关教育研究强调的,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政内容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多学科协同育人。各校要主动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各类场馆建立稳定的共建关系。比如,A小学的“社区小管家”项目,让孩子们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B中学的“寻访身边劳动模范”活动,让学生在与一线工人的对话中感悟工匠精神。这些都是“社会大课堂”的生动实践。下半年,我们要将这种实践制度化、课程化,建立我区统一的“德育实践基地资源库”,将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丽乡村示范点等都纳进来,让学生在行走中观察,在参与中思考,在奉献中成长。

第三,要全力用好“网络云课堂”,抢占信息时代育人新阵地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互联网是当代青少年学习、生活、交往的主要空间,也必然是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我们不能谈网色变,更不能被动应对。一些前沿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已经集成了思政资源库和线上主题教育功能,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要加快建设XX区中小学德育资源云平台,汇聚优质思政课件、红色影音资料、榜样人物事迹等,实现全区共享。同时,要创新线上活动形式,组织开展“网络升旗仪式”、“云端主题班会”、“线上时事评述”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培养清朗的网络素养。

二、铸魂育人,赓续血脉:让红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亮”起来

红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是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一环。我区的红色资源丰富,这是我们开展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一些研究也警示我们,如果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与时代脱节,就可能导致学生“审美疲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

首先,要推动内容呈现的“时代化”,让红色故事与当代青年同频共振。爱国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具体、生动、富有时代气息的情感。正如相关研究所强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必须与时俱进。我们要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相结合。讲革命先烈,不仅要讲他们视死如归的豪情,也要讲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们从历史的“符号”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讲国家发展,不仅要讲“大国重器”的辉煌成就,也要讲背后科研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让学生明白伟大源于平凡。我们要鼓励教师们深入挖掘校史、地方史中的红色元素,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就在身边,榜样就在眼前。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区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304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