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学习《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感悟汇编

2025-10-15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让民政服务满载心温度2

让群众满意成为衡量民政工作“第一标尺”5

@党员干部以“向下”姿态托起“人民至上”9

守初心、办实事、葆本色书写民政为民新篇章12

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将万家愿化幸福景16

民政工作要初心不移、恒心不改、决心不变19

为民、爱民、护民接续书写民政事业新篇章23

察民情解民忧纾民困让民政服务满载心温度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抱持爱民之情、亲民之姿、为民之心,永远以躬身力行的担当、精准施策的智慧和久久为功的坚守托举稳稳的幸福,真正让民政服务满载心温度。

以爱民之心察民情,让民政服务满载暖心温度。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群众就会增加多少信任。把“爱民”刻进工作细节,就要常走“田间路”、常进“百姓家”,在拉家常中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察实情中掌握需求的细枝末节。无论是针对独居老人“吃饭难”,推出“助老餐上门”服务;还是关注困境儿童“成长忧”,搭建“爱心助学”桥梁。这份“把群众当家人”的爱民情怀,让民政服务少了“距离感”、多了“人情味”,满载着直抵心窝的“暖心”温度。广大党员干部当主动走进老旧小区听听居民对暖气管道、停车位等改造需求,用心蹲在建筑工地问问农民工兄弟的工资到账情况,积极走到田间地头看一看庄稼长势、算一算一年的经济账,主动把“问题清单”写在街头巷弄、把“民生账本”记在田垄地头,不断为幸福加码“精准度”,真正找准民生痛点、难点,让民政工作的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亲民之举解民忧,让民政服务满载贴心温度。民生难题千头万绪,唯有善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智慧,方能让政策红利直抵人心。这些年来,民政窗口用心推行“一窗通办”,从而减少群众跑腿次数;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体,开展“上门办、帮代办”服务,把流程化繁为简;同时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解读政策,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这些“俯下身子贴近群众”的亲民举措,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办进群众心坎,让民政服务满载着细致周到的“贴心”温度。我们深知做好工作从无“万能药方”,唯有做到精准施策、靶向施治,方能药到病除。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各地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启迪,深刻明白民生之“策”,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共鸣,在春风化雨的细腻。我们当始终以解题者的姿态,少一些照搬文件的机械、多一分解剖麻雀的钻研,始终以匠心、耐心为民生幸福加码“满意度”,真正温暖万家的心。

为民之责纾民困,让民政服务满载安心温度。民生改善非一日之功,扛牢“为民”的使命担当,就要做到在民生兜底上“不打折扣”、在为民纾困上“竭力所为”、在回应期盼时“久久为功”。一路走来,从为困难家庭精准落实救助政策,筑牢生活保障线,到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解决老人“照料难”;从完善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民生事项,让群众办事更省心,到增强残障人士的技能培训、就业服务,让追梦的信心和动力更足……这份“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为民责任,驱散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让民政服务满载着安稳可靠的“安心”温度。面对民生领域的新挑战、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当下,以“绣花功夫”不断精进,主动将基层实践中的“金点子”转化为解题答卷的“秘钥”、将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化为长效“硬支撑”,真正为民生幸福加码“持久度”,把对事业的信念落实到长久的坚持和务实的行动中,让民政工作真正惠及更多群众。

让群众满意成为衡量民政工作“第一标尺”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生动实践,努力成为脚下沾满泥土、手中握有实情、心中装满百姓的实干家,真正让群众满意成为衡量民政工作的最高标准。

涵养“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做民心民意的“暖心人”。民政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核心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做好民政工作不是一般性的业务工作,而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要有“把群众当亲人”的崇高境界,始终怀着对广大人民的深厚感情,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民生疾苦挂在心头。要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群众,经常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倾听呼声。要敏锐感知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特别是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要给予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冷、硬、横、推”的衙门作风,用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句暖心话、一套高效流程,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暖心人”。

锤炼“兜牢底线”的实干本领,做民生保障的“操心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政工作领域宽、任务重、要求高,从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到基层治理、残疾人保障、殡葬服务,事事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指明了主攻方向。要练就一身精准识别需求、精准落实政策、精准提供服务的硬功夫。要熟练掌握各项民政政策法规,成为本职领域的“政策通”“活字典”。要深入调查研究,精准识别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众,确保救助、福利政策不错不漏、应享尽享,坚决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要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改进服务方式,如利用大数据实现“政策找人”,提升智慧养老、智慧社区建设水平,让民生服务更加精准、高效、便捷、温馨。面对人口老龄化、困难群体需求多元化等新挑战,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增长服务新本领,切实把总书记“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要求落到实处,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安心。

永葆“清廉奉献”的公仆本色,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民政工作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工作作风的好坏、干部是否清正廉洁,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民政领域的资金、项目、服务都关系到民生福祉,社会关注度高,廉洁风险点也多。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要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民生资金成为任何人不敢碰、不能碰的“高压线”。要大力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甘于在平凡琐碎的民生服务中默默奉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以自身的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守护好党和政府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信任与支持,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7篇)学习《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感悟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161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