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抗战烽火中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2
2.烽火中的呐喊:抗战口号里的精神力量5
3.触摸烽火印记读懂抗战碑刻里的精神密码8
4.xx上“映山红”重温抗战“赴前路”11
5.重温快门下烽火记忆让伟大抗战精神薪火相传14
6.解锁伟大抗战精神的“奋进密码”17
7.读懂抗战青年的选择让伟大抗战精神薪火相传20
8.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烽火史砥砺青年志23
9.扬志气壮骨气强底气传承伟大抗战精神26
10.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迈出民族复兴坚定步伐29
从抗战烽火中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穿越历史的硝烟,回首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前赴后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是那段历史的生动写照,更是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担当作为、奋勇前行。
汲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力量,在对党忠诚中永葆初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xx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赵一曼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xx年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始终坚贞不屈,展现出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在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品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汲取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斗争力量,在攻坚克难中担当作为。“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在抗日战争中,面对装备精良、穷凶极恶的敌人,中国军民毫不畏惧,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xx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绝路,在子弹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悬崖;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在面对敌人的包围时,她们没有丝毫退缩,携手跳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他们的英勇事迹,彰显了中国人民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勇于在风险面前挺身而出。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在攻坚克难中长才干、壮筋骨,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汲取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奋进力量,在砥砺前行中开拓创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xx年的抗战历程,充满了艰难险阻和挫折失败,但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最终赢得了胜利。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面临着敌人的残酷“扫荡”、经济封锁和自然灾害等多重困难,但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抗战时期的奋斗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不气馁。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开拓进取。
烽火中的呐喊:抗战口号里的精神力量
抗战时期,一句句激昂的口号如号角般吹响,凝聚起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投身于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这些口号,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时光流转,硝烟已散,但口号中奔涌的精神血脉从未冷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重温这些穿越时空的呐喊,正是为了从历史深处汲取养分,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为我们注入攻坚克难的奋进力量。
从口号中汲取信仰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以必胜的信念抗战到底”“拿热血换取民族的独立自由”,这些慷慨激昂的口号,喊出了中华儿女对国土沦陷的悲愤和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它们背后是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传承,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气节延续,更是无数志士“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仰誓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正是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定信仰,支撑着xx在冰天雪地中腹含草根仍高呼抗日,激励着赵尚志带着残部在白山黑水间与敌周旋,让无数英雄先烈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让侵略者见证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铮铮铁骨。信仰如炬,照亮前行之路;信念如磐,支撑精神脊梁。如今,虽然我们身处和平时期,但信仰的力量依然不可或缺。广大党员干部应从抗战口号中汲取信仰的养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新的征程中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从口号中汲取团结力量,凝聚斗争合力。“中国同胞联合起来共同抗日”“万众一心,誓灭倭寇”的呐喊,唤醒了四万万同胞的家国情怀,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团结一心。工人兄弟昼夜赶制武器,农民群众踊跃参军纳粮,知识分子奔走呼号,海外侨胞捐款捐物,就连三尺孩童也懂得“不要帮助日本人来压迫中国人”。在抗战时期,正是这种“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团结伟力,汇聚起了全民族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抗日统一战线,筑起了抵御外侮的血肉长城,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团结是攻坚克难的利器,是成就伟业的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跨越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抗战口号中蕴含的团结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协作意识,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智慧,加强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共同为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而努力奋斗。
从口号中汲取奋斗力量,勇于担当作为。“倭寇一日不除,奋斗一日不停;国土一日未复,责任一日未尽”“此生不死,此志不懈”的口号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写尽了中华民族“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史诗。从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百团大战粉碎日军“以华制华”计划;从东北抗联在林海雪原的苦斗,到远征军在滇缅战场的奋战……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无畏的勇气,最终迎来了反抗侵略的伟大胜利。这种“一息尚存,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宝贵财富。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担当是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标识。在新时代,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抗战口号中汲取奋斗的力量,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接续奋斗,积极投身于各项工作中,努力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触摸烽火印记读懂抗战碑刻里的精神密码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xx周年。岁月流转,烽火渐远,但那些矗立在中华大地上的抗战碑刻,始终如沉默而坚毅的见证者,镌刻着民族危亡之际的奋起与抗争。从白山黑水到南海诸岛,从黄土高原到东南沿海,一块块冰冷的石碑因浸染了热血而有了温度,因承载了精神而有了灵魂。广大党员干部当走近这些抗战碑刻,触摸历史的纹路,破译其中蕴含的精神密码,在铭记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勇毅前行,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触摸碑刻,读懂舍生取义的信仰密码。xx易县狼牙山棋盘陀峰顶,五勇士纪念塔巍峨耸立,塔身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碑座上镌刻的战斗浮雕,定格了19xx年秋那场惊心动魄的阻击: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马宝玉、胡德林等五位战士将日军引上绝路,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毅然跳崖,用生命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这方碑刻,是用血肉之躯筑就的精神路标。它告诉我们,英雄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在家国大义面前敢于冲锋陷阵、挺身而出的人。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五壮士没有退缩;面对万丈深渊,他们没有动摇。这种向死而生的忠诚信念,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信一辈子、守一辈子”的必修课,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落实到一言一行、贯穿于一生一世,矢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触摸碑刻,读懂众志成城的团结密码。山东枣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一块斑驳的纪念碑静静矗立。碑体由无数块弹痕累累的青砖拼接而成,每一道裂痕都记录着19xx年那场惨烈的战斗:中国军队以伤亡x万余人的代价,击溃日军精锐部队,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碑文中“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字句,诉说着那场战役中军民一心、共御外侮的壮阔图景——百姓们拆下门板做担架,乡亲们端着热汤送前线,战士们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情”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这方碑刻,是用团结力量写就的胜利史诗。它印证了一个真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最危险的时刻绝处逢生,靠的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万众一心的凝聚力。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党员干部当以碑为鉴,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主动问需、问计、问效于民,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聚合力,在团结奋斗中续写民族复兴的崭新荣光。
触摸碑刻,读懂百折不挠的奋斗密码。在xx省xx市xx县县城西南x公里处,xx公路沿线的xx是xx将军血战到最后一刻的地方,xx将军殉国地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这里。碑身正面镌刻着“人民英雄xx同志殉国地”十二个正楷大字,背面镌刻着xx简历。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孤身与日军周旋数日,直至壮烈牺牲。当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里面只有未能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时,连侵略者都为之震撼。这座石碑不仅纪念着一位英雄的不朽,更铭刻着一个民族宁死不屈的铮铮傲骨。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不服输、不认命”的基因。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新征程上,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党员干部当以之为镜,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问题面前勇于冲锋,把对英雄的缅怀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将“不能”变成“我能”。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10篇)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158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