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法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5-10-05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按照《**市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人大关于对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方案》工作要求,市委政法委针对**市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点分解表中四个方面开展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提升法治乡村建设水平

(一)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检察官、法官等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全市17个乡镇主要街区统一设立法治宣传栏。把农村普法作为法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当前全市开展的创城工作,提高群众法律知晓率和满意度,营造和谐的农村法治环境。同时,创新宣传载体,拓宽法治宣传受众群体。

(二)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及时化解、有效稳控”原则,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建立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将人民调解员制度引入派出所,充分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疏导、稳控等措施,落实排查、了解、研判、调处、化解(缓解)、稳控、不反弹“七步法”,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解”为“主动预防”,减少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民转刑、群体访。

(三)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进一步加强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统筹研究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督促有关部门和单值落实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责任。各级综治组织要切实抓好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统筹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促进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

二、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一要加快案件办理。对于摸排出的案件线索,扫黑办要联合组织、纪检、公安、司法等单位进行梳理分类,由对口单位进行甄别查办。公安机关要加大核查力度,成立专班,逐条线索进行研判,确保按时办结。要推进“积案清零”工作,采取专案侦办、多警种同步上案、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包案、检法机关提前介入、重大案件会商、扫黑办挂牌督办等方式,全面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实现依法快侦快诉快审快判。要严格落实纪检和公安“双移送”“双通报”“双专班”同步侦办机制,按照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三长”签字背书要求,对涉“伞”问题逐案清查,深挖线索,及时移交。二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要坚持“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工作原则,持续开展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治安乱点全部排查、整治到位。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活动载体工作方案,明确整治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措施,责任落实到人,把准时间节点,有序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扫黑办要及时掌握情况、指导推进、跟踪问效。具有行政执法、监管职能的部门,要组织开展自查整治工作,进一步压实市场准入、重点监控、规范管理、行业乱象整治等主体责任,研究建立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长效机制。

三、全面深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一)加强村民自治。要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村(居)务公开栏和自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重点宣传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订的主要内容和程序,发动村(居)民积极参与制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要高度重视,分别成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订工作小组,抓好制订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广泛征求意见,把这次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订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加强督促检查,深入各村(居)委会,加强督促检查指导,严格把关,具体推进落实,发现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同时在本辖区内醒目位置设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牌,营造出广大群众时时处处可见的生活环境。

(二)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推行“四少、四零”承诺创建,推行“一站式”“一网式”“一窗式”政务服务建设,使得政务服务行为更加标准规范,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实现从“管理”到“服务”和从“官员”到“服务员”的角色转变,从根本上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政务服务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相关政府部门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有利于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消除权力寻租的空间。实现了从“群众跑到干部跑、干部跑到网络跑”的转变,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社会满意度不断攀升。

(三)推进乡村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按照**市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市、乡镇综治中心建设已完成,**个社区村综治中心办公室选址、制度建设、挂牌工作,基本框架已完成。乡村以庭院、楼栋为基础,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则,全市共划分网格321个,选配网格员413名。将辖区内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其中,实行定格、定人、定事、定责,根据各社区划定的“网格”分布图,将居民的大事小事一“网”管尽力求,形成了规范化的乡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格局。

(四)加强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动态管控。对进京非正常上访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扬言报复社会人员、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涉邪教非法宗教重点人员、涉边重点人员,以及流入我省重点关注人群、吸毒人员、重点青少年群体、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等特殊人员,加强管理服务,按照按照“随发现、随录入”、“属地管理”等原则,健全登记制度,采集录入信息,逐人建立档案,落实平台监控、动态报告等措施、定期了解现实表现、掌握现实活动轨迹、查明去向和落脚地、通报协查和共同稳控等多种措施,严格落实管控责任。

四、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加强乡镇、社区、村特种行业和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的安全管理。

对九大类特种行业和歌舞厅、夜总会、KTV娱乐场所、洗浴等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全面落实法人责任,推动实名制登记,推行计分考核、动态考核、分级管理、黑名单管理等方法,推进治安评估、举报奖励、耳目布建、联合整治等机制,全面完成各种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联网应用,实现从业登记、执法检查、警示记录等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

(二)织密社会面治安防控网。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市委政法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027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