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精品)

2025-10-05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这个历久弥新、又在当下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课题,交流一些我个人的学习思考和粗浅感悟。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也让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从一个普通干部的视角,谈三点不成熟的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回望初心:“为了谁”是政绩观的“定盘星”

参加工作以来,我时常会扪心自问: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追求的“政绩”,其最终的受益者究竟是谁?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志或许都有过类似的思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再次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要求,更是对我们思想深处的一次深刻叩问。

过去,我们的一些同志,包括我自己,在某个阶段也曾有过困惑和偏差。比如,一提到“政绩”,脑海里浮现的可能就是高楼大厦、宽阔马路,是闪亮的招商引资数据,是各种评比排名中的靠前位次。这些“显绩”固然重要,它们直观、亮眼,容易被看到、被肯定。于是,工作中不自觉地就会追求“短、平、快”的效果,希望在任期内能留下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作品”。我曾听说一个案例,某地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和“领导眼球”,在征地拆迁工作中一味赶进度,要求干部们连轴转,不顾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最终虽然任务是完成了,但群众的怨气和后续的矛盾却成了留给下一任的“包袱”。

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根源,正是“政绩为谁而树”的根本立场出了问题。我们把个人的升迁、领导的评价看得过重,却把群众的口碑、历史的检验放得过轻。通过近期的学习和反思,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一切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人民。我们党践行“四下基层”,就是要我们真正走到群众中去,听民意、察民情,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的政绩,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它更可能蕴藏在那些不为人知、默默无闻的“潜绩”之中。比如,为偏远山村修通一条延误多年的出山路,为老旧小区解决好困扰多年的下水管道问题,这些事情虽然上不了头条、进不了简报,但却是老百姓心中实实在在的丰碑。从追求“显绩”到注重“潜绩”的转变,过程或许伴随着思想上的挣扎与阵痛,但它本质上是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的回归,是找回我们共产党人初心的过程。只有校准了“为了谁”这个“定盘星”,我们的奋斗才不会迷航。

二、躬身入局:“怎么干”是政绩观的“试金石”

想明白了“为了谁”,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怎么干”。正确的政绩观,绝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它必须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最终通过实干实绩来检验。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全区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025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