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空气质量达标攻坚推进会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系列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我市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下一阶段的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刚才,XX同志通报了近期全市空气质量状况和重点问题,相关单位作了表态发言,态度都很坚决,措施也比较具体,体现了大家打好这场硬仗的决心。
市委、市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空气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感受,事关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和可持续性。面对当前的挑战,退无可退,也绝不能退。必须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背水一战的决心,迎难而上,坚决扭转被动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当前形势坚定攻坚必胜信念
首先,必须承认,近年来我市在蓝天保卫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持续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全市的PM2.5年均浓度实现了连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9年的85.8%提升到了新的水平,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然而,成绩不能成为思想麻痹的理由,更不能掩盖当前面临的尖锐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尚不稳固,基础依然薄弱,形势极其严峻。特别是进入夏季以来,一些关键指标出现了明显反弹。根据监测数据,今年6月至8月,我市臭氧(O3)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显著增加,导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在全省的排名中下滑了3位。PM10和氮氧化物(NO2)的浓度也出现了小幅抬头趋势。这些数据亮起了红灯,敲响了警钟,充分暴露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深入剖析原因,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思想认识的“松懈点”依然存在。部分同志、部分单位产生了“歇歇脚、喘口气”的松劲心态,认为经过几年的治理,环境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攻坚的劲头不如以往。对大气污染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新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臭氧污染的规律研究不深、应对不力。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是当前工作最大的敌人。
第二,结构性矛盾的“症结点”尚未突破。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的根本格局尚未得到彻底扭转。部分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仍在运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大的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其源头替代和深度治理的进度不尽如人意。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决定了污染存量大,减排任务重。
第三,精细化管理的“薄弱点”尤为突出。工作方式仍然存在粗放化的问题。移动源方面,对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精准管控还未形成闭环;扬尘管控方面,“六个百分百”的要求在一些工地落实不到位,道路清扫保洁的标准和频次有待提高;面源污染方面,秸秆焚烧现象仍有零星发生,餐饮油烟的在线监控和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存在盲区。这些管理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直接抵消了部分治理成效。
同志们,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行动的靶向。面对落后的排名、群众的期盼和上级的要求,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懈怠,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坚决啃下大气污染防治这块“硬骨头”,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二、聚焦关键靶向发力坚决打赢“三源”减排攻坚战
打赢攻坚战,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聚焦移动源、工业源、面源“三源”共治,靶向发力,务求实效。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市空气质量达标攻坚推进会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003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