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和来自兄弟单位的各位同仁、各位专家,一起探讨交流乡村治理这个课题。说“授课”实在是愧不敢当,更多的是一次“汇报”和“分享”。XX县在乡村治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更多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修正的过程。今天,我就是来抛砖引玉的,希望能听到大家的真知灼灼,给我们传经送宝。
大家都知道,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这话说得非常形象。神经末梢虽小,但它感知冷暖、传递信号,直接关系到整个身体的健康与活力。我们XX县有54个行政村,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不小。这片广袤的田野,是我们最具活力、最富潜力,也最需要我们去精耕细作的“希望田野”。如何让这每一个“神经末梢”都充满活力、反应灵敏、健康强韧,是我们社会工作部门必须答好的一道时代考题。
近年来,我们XX县聚焦乡村这个大领域,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尝试走一条“小切口·大能量”的实践路径。我们相信,所有宏大的治理叙事,最终都要落脚到老百姓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小事上。所以,我们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力图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一点一滴地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治理效能和发展胜势。今天,我就围绕“激活红色引擎,深耕善治沃土”这个主题,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思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固本强基,筑牢乡村善治的“红色堡垒”
做好乡村治理,千头万绪,根子在哪里?我们的体会是,根子就在基层党组织。这个“红色引擎”不发动起来,马力不足,任何治理措施都可能悬在半空、落不了地。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固本强基,把这个“红色堡垒”筑得牢牢的。
首先是建强“主心骨”的战斗堡垒。我们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过去,有些村党组织开会,要么是老面孔,要么就是“为开会而开会”,离群众远,离实际远。现在,我们推动党组织活动与村民议事、志愿服务、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比如,村里的“敬老食堂”怎么运营,门口的路灯坏了找谁修,这些过去可能需要层层上报的“小事”,现在就在党支部牵头的网格议事会上,由党员、村民代表、网格员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就议了、定了、办了。党组织成了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主心骨”,威信自然就高了。
其次是激活“领头雁”的先锋作用。一个优秀的村书记,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引擎。我们特别注重选拔和培养那些有情怀、有能力、愿意为乡亲们办事的“能人”担任村干部。同时,我们给他们压担子,也给他们搭台子。县里每年都组织村书记到发达地区学习取经,开拓眼界。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了一套清晰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干得好不好,不光是上级说了算,更要看老百姓的口碑和村子的实际变化。
最后是锻造“红细胞”的响应能力。光有堡垒和头雁还不够,必须让每一个党员这个“红细胞”都动起来,把组织的活力输送到每一个“神经末梢”。我们全面推行党员联系户制度,每个党员负责联系几户群众,定期上门聊家常、听意见、解难题。谁家有困难,谁家有矛盾,党员要第一个知道,第一个站出来。这种“点对点”的联系,就像毛细血管一样,把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精准地送到了群众心坎上。同时,这也是一个信息收集网络,村里的风吹草动、矛盾隐患,都能在第一时间被感知和上报,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总的来说,我们就是要把党建工作从“文件里”“会议上”,真正做到群众的“家门口”“心坎里”,让党旗在乡村治理的第一线高高飘扬。这个“红色堡垒”筑牢了,各项工作就有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二、精准滴灌,释放小切口撬动的“民生能量”
有了坚强的组织基础,接下来就是怎么“干”的问题。我们的思路是,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找准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小切口”,用绣花功夫做深做透,以点带面,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这里,我重点分享三个我们着力最深、群众反响也比较好的“小切口”实践。
第一个切口,是一枚“爱心积分”的点燃效应。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同感,现在农村,特别是偏远一些的村庄,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很多留守老人,物质生活有基本保障,但精神上容易感到孤独,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甚至觉得自个儿“没用了”。怎么把这部分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让他们重新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我们探索的答案是——“爱心积分”。
这个制度听起来不复杂,核心就是“做好事、存积分、换实惠”。我们联合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共同制定了一套非常接地气的积分细则。比如,主动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加2分;帮助邻里照看小孩或者干点农活,加5分;参加村里的义务植树、清扫河道等公益活动,一次加10分;为村子发展提出好建议被采纳了,一次最高可以加到20分。反之,如果乱倒垃圾、邻里失和,也会相应地扣分。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县社会工作系统经验交流会上的授课讲稿:激活红色引擎,深耕善治沃土(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999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