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医院“组团式”帮扶业务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5-10-03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同志们:

大家好。昨天,院里组织召开了第四批“组团式”帮扶业务工作推进会,各位帮扶专家、受援科室的同志们齐聚一堂,谈计划、提问题、谋发展,会议开得非常及时、非常成功,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组团式”帮扶工作,是我院深化医改、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尤其是在历批次专家的倾力支持下,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史数据显示,早在2023年,在帮扶工作的推动下,院内医疗服务质量就已得到显著提升,出院人次和三级手术占比均实现了有目共睹的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一代代帮扶专家的无私奉献,也离不开全院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向远道而来、辛勤工作的第四批帮扶专家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向所有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的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当前,新一批为期一年的驻点帮扶工作已全面展开,这既是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昨天的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聚焦微创手术、危重症救治、规范流程、强化带教等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计划。同时,受援科室也反映了设备配置不足、人员储备薄弱、院感质控待加强等现实挑战。这些都是必须正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院上下必须凝聚共识,将“组团式”帮扶从简单的“输血”模式,坚定不移地转向可持续的“造血”模式,真正把外部助力内化为医院自身发展的强大动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锚定战略目标,深刻把握“组团式”帮扶的核心要义

“组团式”帮扶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推动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长远战略。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系统性地提升医院的内涵实力,最终实现“大病不出县”的战略目标,为建设“健康*”贡献核心力量。

首先,要深刻理解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过去的帮扶,可能更多体现在“送技术、送专家”上,这种模式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但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新时期的帮扶工作,必须将重心放在“造”字上。所谓‘造’,就是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营造一个持续创新的学科生态,锻造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专家们带来的不仅是高超的技术,更是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作风。各科室要主动对接,不仅要学技术,更要学思维、学管理、学文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脱胎换骨。

其次,要精准定位帮扶工作的战略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学科建设。一个医院的强大,根本在于学科的强大。本次帮扶计划中,专家们重点提及的微创手术、危重症救治等领域,正是我院发展的短板,也是区域内群众最迫切的医疗需求。必须将这些领域作为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实现重点突破。每一个受援科室都要有清晰的学科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一到三年内要达到什么水平、填补哪些技术空白、形成哪些特色优势。要通过帮扶,培育出一批在区域内叫得响、立得住的重点专科,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医院整体服务能力的跃升。

再者,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帮扶工作的核心驱动力。“组团式”帮扶,关键在于“组团”,即集合多领域、多层次的优秀人才形成合力。参与帮扶的专家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他们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更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受援医院应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搭建人才交流与培养的平台,通过师徒结对、联合科研、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人才间的互动与成长。同时,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让本土人才在帮扶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确保帮扶成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2025年医院“组团式”帮扶业务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992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