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政协原副主席金能筹: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指引的方向前进1
2.省委党史方志办主任刘大可: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理念与重大
实践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先行探索3
3.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韩庆祥:
现代化国际城市:“鲜明特质”“战略谋划”“哲学智慧”5
4.国家发改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史育龙:
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启示…7
5.国际著名城市规划大师、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董事长刘太格:
承山水文脉,绘世界名城9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建设引领时代、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11
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打造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市域样板
“福州市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
(福州日报,2025年9月1日)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指引的方向前进
省政协原副主席金能筹
很高兴应邀参会,和大家一起重温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历程。
第一,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宏大格局、远见卓识。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内改革开放热火朝天,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敏锐洞察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课题。这个思路非常超前,有几个特点。一是看得远。习书记超前谋划了“3820”战略工程。同时,提出了更为长远、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作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安排。二是想得全。在这个目标下,围绕经济、社会、科教、基础设施以及人等五个现代化,作了通盘、细致的考虑。三是谋得实。习书记到任福州以后,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调研。这些长远目标的制定,经过了深入调查、广泛研讨和反复论证。四是把得准。习书记立足福州的实际和独特优势,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具有福州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这些重要理念、主要思路、具体举措,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第二,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实干家的务实作风、敢作善为。习书记在谋划制定战略目标的同时,倡导和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做了大量工作。当时福州基础差、底子薄,习书记带领我们先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经济方面,习书记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以侨引侨、以侨引台”,把经济发展的触角伸向国外,促成冠捷、东南汽车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福州,兴办福兴、元洪等开发区,推动福州高新区荣获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等等。这些重大产业项目、平台载体构建起了福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至今仍是福州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基础设施方面,习书记到任后,建成了长乐国际机场、福州港、福厦和机场高速、市内二环路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福州的城市面貌、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此外,在旧城改造、水系治理、文化保护、投资环境等领域,习书记都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为
福州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30年过去,回过头来看,习书记当时对福州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把握得非常精准,这些发展战略至今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特别是现任市委市政府班子的努力下,福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成效显著。希望省里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实施强省会战略,助力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同时,也希望福州能够继续沿着习书记当年规划的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理念与重大实践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先行探索
省委党史方志办主任刘大可
早在3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就擘画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并深刻把握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定位、意义、条件、目标、步骤、措施等,这些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市域层面的先行探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立场。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谋划实施“堡垒工程”计划,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同志始终深刻把握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深刻把握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根本保证,彰显了坚定的政治立场。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6篇)“福州市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座谈会发言材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958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