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篇)2025年阅兵有感汇编

2025-09-28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昨日铮铮今日昭昭明日迢迢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心潮澎湃,难以平复。人民军队那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步伐,纪念仪式那庄严恢宏、严谨有序的流程,以及那自主创新、彰显科技实力的武器装备,无一不让人震撼动容。从1945年到2025年,八十年峥嵘岁月,两万九千多个日夜,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段从苦难到辉煌的非凡历程。昔日的中国,曾深陷“落后挨打”的泥淖,而今日之中国,已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真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场阅兵,是国防力量与科技强军的生动展示,也是一次跨越八十年的历史对话。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让我们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目睹国之重器与威武之师,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终于可以无愧而坚定地道出——“这盛世,如您所愿!”

昨日,是一页血泪浸透的史书。自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闭关锁国的沉寂,列强以坚船利炮强行叩开国门,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之殇,再到十四年抗战,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越是艰难险阻,越能激发出中华民族向前奋进的勇气。抗日战争中,全体军民以三千五百万生命的巨大牺牲,换来了最终的光明与胜利。无数英烈以血肉之躯诠释了何谓“不屈不挠”——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死守孤楼的决绝,八女投江的刚烈,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凛然,杨靖宇将军雪原中战至最后一刻的坚毅……他们用生命筑就了一座座精神丰碑。这段血与火的历史让我深深明白:不屈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穿越黑暗、走向复兴的“制胜法宝”,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根基与底气。

今日,是一曲强军兴国的壮歌。抗战时期的中国积贫积弱,既无精良的武器装备,也无雄壮的铁甲战骑,但我们有不屈的信念,有甘为祖国赴死的决心。十四年的艰苦抗战让我们深切体悟:“落后就要挨打。”正是这份痛彻心扉的觉醒,推动一代又一代人奋起直追。于是,有了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归国投身科研;有了邓稼先隐姓埋名28载,坚守大漠潜心钻研。无数科学家与科研工作者焚膏继晷、默默奉献,终换来今日国之重器震慑四方。当广播中响起——“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那一刻,亿万国人热血沸腾。我们终于拥有了守护和平的“大国利器”,拥有了足以让每个中国人安心的“压舱石”。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铸就了我们今日的底气与辉煌,迎来了一个真正强盛、自信的中国。

明日,是一篇和平发展的宣言。当今世界,表面虽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对和平的挑战依然存在。阅兵前夕,仍有人质疑其意义,认为这是延续仇恨。阅兵,是为了铭记,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铭记中华民族曾经历的屈辱与苦难,铭记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挨打的人若都忘了,打人者又怎会记得?”我们不敢忘,那山河破碎的痛楚;我们不能忘,那尸横遍野的悲壮;我们不会忘,那三千五百万军民以生命写就的历史。和平,始终是中国与世界共同的主旋律。我们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力量,派出维和人员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我们无私援助各国建设基础设施,援建铁路共享发展,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坚信:唯和平,能致远。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祖国,是我们每个人最坚实的底气,也是我们心中最深沉的骄傲。看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正乘着浩荡东风,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也深深烙印在你我心中。

以伟大抗战精神书写新时代胜利篇章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八十载风云激荡,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抗战历史,早已凝结成中华民族最厚重的精神基因。当历史映照现实,我们要远观未来,从中汲取“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团结一心、必胜信念”的精神伟力,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断前进,以伟大抗战精神书写新时代胜利篇章。

以爱国情怀凝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民族合力。“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抗战时期,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中华儿女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决绝,汇聚成抗击侵略的磅礴力量。“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种深植于血脉的爱国情怀,在今天依然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从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到抗疫一线“逆行出征”的壮举;从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守,到青年一代“强国有我”的担当,无数人以行动诠释着“爱国”二字的千钧重量。新时代的爱国,是立足岗位的尽职尽责,是面对风浪的挺身而出,是将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洪流的自觉,今日之中国,正以亿万人的“小我”之力,铸就民族复兴的“大我”之基。

以民族气节锻造“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脊梁。“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杨靖宇将军胃里的草根树皮、赵尚志率队在林海雪原的孤军奋战、八女投江的慷慨悲歌……抗战时期,无数先烈用生命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这种气节,是面对强敌时的不屈服,是捍卫尊严时的不退缩,更是在时代考验中坚守原则的底气。今天,我们虽远离了枪林弹雨,但“气节”二字从未过时。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面对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难题,科研工作者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韧劲攻坚克难,不让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面对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总有勇敢者挺身而出,守护公序良俗。无数人正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概,在新时代的“战场”上续写英雄故事。

以必胜信念照亮“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复兴之路。抗战初期,中国人民始终坚信“最后的胜利必然是中国的”,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支撑我们走过最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当历史照进新时代,阅兵式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呐喊,在天安门广场声声回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更需要这种“必胜信念”的指引。回望脱贫攻坚战,我们用八年时间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靠的正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面对新冠疫情,我们以“坚持就是胜利”的执着,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信念的力量,在于它能在迷茫时指明方向,在疲惫时注入动力。抗战的胜利不是敲锣打鼓得来的,民族复兴的梦想也需要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将民族气节升华为清正廉洁、坚守底线的政治品格,将必胜信念淬炼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斗争精神,让属于中国的胜利之歌,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永远嘹亮。

九三阅兵:变与不变中的家国情怀

随着“标兵就位”的口令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拉开了帷幕。忆往昔,八十载峥嵘岁月,八十载砥砺前行,变的是最新讲话系列的科技实力,是日益强盛的国防力量;不变的,是中华儿女心中炽热的爱国之心,是代代相传、从未中断的精神血脉。

从1949年第一次阅兵时战士们简陋拼凑的武器装备,周总理因飞机数量稀少不得不提出“再飞一次”的无奈要求,到如今军事航天部队、信息支援部队等新型作战力量首次亮相阅兵场,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鹰击-20高超声速导弹、具备侦察打击能力的新型无人机等先进武器装备令人目不暇接。从当年的“凑装备”到如今的“亮国器”,中国军事实力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稳步前进,实现着跨越式的发展。

但在岁月流转中,总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始终如初。八十年前,中国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担当,在烽火硝烟中筑起血肉长城。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千万同胞用牺牲换来了胜利的曙光——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烈,用生命诠释了爱国的真谛、民族大义的重量。如今,当我们注视着出席阅兵仪式的抗战老兵们,他们虽然满脸皱纹、行动不便,但他们目光如炬,拳拳爱国之心从未改变。

当杨靖宇支队、刘老庄连、狼牙山五壮士连……80面功勋旗帜,被高高擎起。观礼席上,抗战老兵颤抖着敬礼。这是跨越时空的家国接力,是血脉与信念的赓续,也是今日向历史献上的崇高致敬!为家国牺牲者,不可使之遗忘于历史;为未来奔走者,不可使其精神消散。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需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永远响彻大地。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九三阅兵,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发展变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变的家国情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敬战旗方队: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凝聚力量。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在承载着无数先辈期望与荣光的阅兵仪式上,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今年的战旗方队,正是为了铭记革命英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意义非同寻常。

牢记使命践初心,擎好“革命理想大于天”的信仰之旗,以笃定姿态坚定逐梦方向。这些战旗,都是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授称(命名)单位中遴选,是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卓绝战斗的缩影,体现伟大抗战精神的薪火相传。我们应当时刻铭记,中华民族如何在苦难中坚守、在牺牲中奋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浴火重生。抗战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不朽的民族魂魄,锻造了无悔的初心使命,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之源。广大党员干部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守初心、担使命,凝聚起强国建设目标、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坚守情怀秉公心,擎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之旗,以团结常态凝聚逐梦力量。“狼牙山五壮士”“梁山战斗英雄连”“金刚钻”等鲜红的功勋荣誉旗帜,犹如一束束燃烧不息的精神火炬,始终激励着人民军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当战旗方队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交相呼应,正说明“英雄与功勋同在、历史与现实交融”,令无数人动容。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在危机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在风险和挑战下壮大,最大的底气和依靠,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抗战胜利靠的从不是将士们的孤军奋战,而是全民族的众志成城,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正是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军民同心、干群协力的强大合力,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伟大精神,才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

保持斗争担使命,擎好“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之旗,以奋斗状态奔赴逐梦征程。战旗的擎旗手都来自相应的功勋荣誉部队,体现优良传统的赓续弘扬。胜利日前夕,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他们刻苦训练的影像,无数网友为之点赞、热泪盈眶,纷纷感叹:“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如果没有他们日复一日地苦练硬功,以顽强意志挑战极限,就不可能有阅兵场上随风飘扬的旗帜和震撼人心的军姿。英雄的人民军队,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始终用血肉之躯护卫着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家,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身为选调生,我们要深化对于功勋模范人物光辉事迹的了解,从每一枚沉甸甸的勋章、每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汲取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华夏巍巍,战旗猎猎。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80面战旗迎风飘扬,80个英雄番号浩气长存!荣誉战旗是生生不灭的中华民族基因,承载着先烈的期望,激励后人逐梦前行!

从胜利日阅兵读懂民族复兴的“精神密码”

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的阅兵式,以庄严肃穆的仪式感、气吞山河的震撼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写下生动一笔。这场跨越时空的致敬,不仅是对烽火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民族复兴之路的深刻昭示——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伟大抗战精神,始终是我们破浪前行的力量源泉。

历史纵深的“胜利密码”:党的领导与民族觉醒的时代回响。阅兵式上,老兵胸前的勋章闪耀着岁月的光芒,英模旗帜上的番号镌刻着不屈的抗争,这些历史符号背后,是一个民族在危亡之际的觉醒与奋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用鲜血和牺牲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正是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分散的力量得以凝聚,模糊的方向变得清晰,四万万同胞拧成一股绳,筑起抵御外侮的血肉长城。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1篇)2025年阅兵有感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954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