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持续改善辖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本报告旨在对XX镇于2023年1月至2025年9月期间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系统性总结与评估,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工作方向提出规划与建议。
一、工作背景与总体成效
大气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民生福祉。近年来,XX镇坚决落实上级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将大气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面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日益复杂的环境挑战,XX镇主动担当,坚持源头防治、系统治理和长效发力相结合的原则,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一系列综合性举措,辖区内的大气污染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空气质量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为建设和美乡村、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主要举措与实施情况
在工作实践中,XX镇围绕关键污染源,构建了多层次、全覆盖的防治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责任体系构建
为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性和高效性,XX镇首先从顶层设计入手,健全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全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对重点任务进行再部署、再压实。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并深化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该体系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将全镇划分为若干个管理网格,明确了从镇领导到村(社区)干部再到一线网格员的各级责任。这种精细化的责任划分,确保了环境监管无死角、全覆盖,形成了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为各项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治理
针对本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XX镇采取了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的策略。
1.扬尘污染综合管控
扬尘是影响城郊地区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XX镇建立了由环保、城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机制,对辖区内的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及物料堆场等关键扬尘源开展常态化巡查与督导。检查内容涵盖工地是否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道路是否存在积尘和抛洒滴漏现象等。对于发现的问题,巡查人员当场予以劝导和制止,并下达整改通知,有效减少了因施工和交通活动产生的颗粒物排放。
2.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
秸秆露天焚烧是典型的季节性大气污染源。XX镇将秸秆禁烧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予以应对。
在“堵”的方面,通过高压巡查与严格执法,力求实现“零火点”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在夏收、秋收等关键时期,镇政府组织专门的巡逻和灭火队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查。
在“疏”的方面,大力推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推广,鼓励农户采取秸秆还田、离田处理等多种方式。例如,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提升土壤肥力,从源头减少焚烧需求。数据显示,仅2024年春季,XX街道便完成秸秆打包离田面积12677.58亩,离田率达到86.56%。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防止了大气污染,也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价值转化。
3.工业与生活源头控制
在工业源方面,XX镇对辖区内的小微企业进行定期排查,重点检查其污染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偷排漏排行为。对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依法依规进行整改或关停。在生活源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清洁取暖政策,引导居民减少劣质散煤和生物质的直接燃烧,推广使用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并对燃放烟花爆竹、焚烧垃圾等行为进行劝导和管理。
(三)健全宣传教育与社会共治机制
大气污染防治不仅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更依赖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XX镇高度重视环保宣传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线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村民服务群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普知识、政策法规以及工作动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XX镇关于2023-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评估与展望报告(精品)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907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